Sunday, July 27, 2025

韓文進階發音指南:27 個複雜字母與羅馬拼音對照表

【韓文基礎】 一支影片完整學習韓文的字母、發音規則和各種時態 | Glossika 初學者系列 (YouTube link)


以下是韓文中常見的 27 個複雜字母,分為三類:強輔音、複音(子音組合)、複母音(雙母音),每一個都附上羅馬拼音,方便記憶與發音練習。


強輔音(Tense Consonants)– 5 個


這些子音發音時聲帶緊繃,氣流較強。

韓文

羅馬拼音

kk

tt

pp

ss

jj

這些字母在韓文中非常常見,尤其出現在韓語本土詞彙和口語中。常見例子包括:

韓文字母

羅馬拼音

例字

中文意思

kk

깨끗하다

乾淨

tt

똑똑하다

聰明

pp

麵包

ss

씻다

jj

짜다


複音(終聲複子音 Complex Consonants)– 11 個

這些只會出現在音節尾部,使用頻率低於基本子音,但仍出現在一些常用詞中:

韓文

羅馬拼音

gs

nj

nh

lg

lm

lb

ls

lt

lp

lh

bs

這些組合雖然整體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動詞和形容詞的尾部仍然常見,尤其在書面語中

複音

例字

意思

(mokgs)

份額

앉다 (anjda)

坐下

많다 (manhta)

很多

읽다 (ilgda)

閱讀

(salm)

生命

밟다 (balbda)

없다 (eobsda)

沒有

핥다 (haltda)

읊다 (eulpda)

吟誦

끓다 (kkeulhta)

沸騰

없다 (eobsda)

沒有


複母音(Complex Vowels)– 11 個


這些是由兩個母音組合而成的雙母音,發音時要滑動嘴型。

韓文

羅馬拼音

ae

yae

e

ye

wa

wae

oe

wo

we

wi

ui


這些非常常見,並且出現在母語和韓語單字中。範例包括:

母音

韓文

羅馬拼音

意思

(ae)

nae

我的

애기

aegi

寶寶

(e)

ne

je

我的 (正式用語)

(wa)

좋아

jo-a

喜歡

(oe)

외국

oeguk

外國

(ui)

의사

uisa

醫師

有些,如ㅒ(yae)和ㅞ(我們),較不常見,但仍出現在正式詞或複合詞中。

Thursday, July 24, 2025

高齡旅外者:外語能力流失的隱憂與對策

Scary things in Japan - what I worry about life here (YouTube link)

告老還鄉」或「落葉歸根」是許多人對晚年生活的期盼,但對選擇旅居海外的長者來說,卻面臨著獨特的挑戰。其中,喪失非母語能力尤其令人擔憂。本文將透過保羅在日本的親身經歷,深入探討這個反映了許多長期定居異鄉者共同困境的議題。

羅在日本生活了 20 ,對這個國家懷抱著深厚的感情。然而,他心中最大的隱憂正是如何在異國他鄉安度晚年,特別是擔心有一天會失去日語能力——這對於以第二語言為主要溝通工具的老年人來說,是個普遍存在卻常被忽視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將聚焦於此,探討語言能力退化對異鄉養老的深遠影響。



外語能力流失的隱憂


Paul 擔心隨著年齡增長會喪失日語能力,這反映了在以第二語言為母語的老年人群體中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在八九十歲左右,認知能力下降,包括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等疾病,會嚴重影響他們保留和使用非母語的能力。

這是因為大腦傾向於重新依賴早期生活中根深蒂固的第一語言(母語),而後來習得的第二語言可能會逐漸減退。對於保羅而言,這項潛在的語言喪失是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問題。


第二語言能力喪失的原因


科學研究顯示,第二語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和認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而這兩者會隨著年齡增長或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而衰退。

大腦中的語言處理區域,如布羅卡區(Broca’s area)和韋尼克區(Wernicke’s area),在認知資源退化時,可能無法維持非母語的流利運用。對雙語人士而言,母語通常更具韌性,因為它與早期記憶、情緒反應以及自動處理機制密切相關。就保羅而言,一旦他的認知能力出現衰退,即便他曾以流利的日語生活數十年,他的母語——英語——仍可能重新佔據主導地位,使他在日語溝通上出現困難。


認知衰退與跨文化安養


Paul 擔心在日本養老院會因為語言障礙而感到孤立。如果他的日語能力下降,他預計會面臨巨大的挑戰:無法與工作人員溝通他的需求,與其他住戶和護理人員產生社交隔離,以及與日常活動和傳統的文化脫節。這尤其令人擔憂,因為他的妻子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融入日本社會,但她可能無法總是在身邊提供幫助。


可能的應對策略


Paul 的擔憂並非特例,而是許多長期旅居海外者步入老年時的普遍焦慮。研究顯示,雙語人士若能持續積極使用第二語言並參與認知刺激活動(如閱讀或社交互動),可有效延緩語言能力的衰退。Paul 長期融入日本社會,日常使用日語或許有助於維持語言能力,但認知衰退的不可預測性仍讓他深感不安。

隨著日本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部分養老機構開始採用自動化技術(如機器人助理)或聘用來自菲律賓等國的移民護理人員。Paul 認為,這可能緩解語言障礙,因為機器人可切換至英語介面,而菲律賓護理人員通常具備英語能力。然而,這僅是理想假設。實際上,日本各地養老機構的條件參差不齊,特別是在非都市地區,多語言員工或先進設備可能匱乏。若 Paul 的日語能力減退,他可能面臨溝通障礙與社交孤立風險。

為此,他可採取以下三項策略:

  • 建立支持網絡:與在日英語或雙語人士建立緊密聯繫,為老年生活提供情感與語言支持。
  • 謹慎選擇養老機構:提前調查配備多語言員工或智能技術的養老設施,以降低語言障礙對照護的影響。
  • 預先規劃醫療與法律事宜:制定預立醫療指示或委任雙語代言人,確保在日語能力下降時,個人需求能被準確傳達。

保羅擔心年老後失去日語能力,帶來養老院孤獨與溝通挑戰。雖有社會化醫療及潛在英語護理或機器人支持,但認知衰退和異國語言環境的不確定性仍令人憂慮,反映長期旅居海外者普遍養老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