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8, 2016

人生哲言 二十则

最近,有一群六十歲以上的長者,被詢問以下的問題:
“如果給你一半年齡的年輕人,你會賜予什麼樣的人生建議?”
雖然這個問題聽似簡單,但他們的回答卻令人尋味。



  1. 人們總愛說,“必須找到一份差事是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但這並不可能。合適的工作是某些日子你喜歡,大多數日子能忍受,並可幫助支付日常生活費用的。沒有人會找到一份天天都喜歡的工作。
  2. 人生苦短。不要太早結婚,應好好的活人生。造訪不同的地方,嘗試不同的事。如果金錢許可的話,做個背包客,到一些可負擔得起的地方。還是獨身時,不添家當、不買閒物,倒是多看看世界。閲讀幾本旅遊雜誌,選擇一個目的地,就前往。
  3. 不要把人生看得太嚴肅。即使處境無比黑暗或絕望,也要沉著的面對人生當中的任何高低起伏。
  4. 如是真實的朋友,當你在凌晨2點召喚他們,他們也會應聲而至。其他的、只不過是熟識客而巳。
  5. 你一生中所遇見的貴人,是願意與你分享他們人生經驗的。將心比心,你也應彼此對待。
  6. 孩子成熟得很快。在他們未長大成人前,充分享受與他們共處的時間。
  7. 在臨終前,沒有人會後悔未曾努力的工作。所以、別將工作擺在家庭、朋友、或自己之先。
  8. 無人可預料自己可活多久。相信我的話,無論活長活短,你都會後悔在年輕時,未曾更好的照顧自己。
  9. 如果你被淹沒在現實生活裹。停下腳步,回到眼前。欣賞周遭美好的;深呼吸,並放鬆自已。
  10. 必須健康的飲食、定時的運動,對待自己就如一名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或是得了中風 的 。如此你將來才不會真成為這樣一位患者。
  11. 我們只活在世上一次。所以不要一朝醒來,發現自己已邁入60歲,還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12. 或許並非像其他大道理一般,但我認為這是重要的。必須照顧牙齒,定期使用牙線,清理牙縫。老年時,牙齒問題是可怕的。
  13. 不要把別人的意見,當做聖經。你可以求教於智者,然後將自己的情況加在考慮當中,再做出最後的決定。換句話說,你必須自己作出最後的決定。
  14. 萬物皆虛空。不要看重物質的,而要寶貴時間和經驗。
  15.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相信我,今日關節的任何損傷,即使你認為已經完全康復了,還是會造成以後的煩惱。。
  16. 凡事感恩,並活在當下。這是什麼意思?不可如同時下的年輕人,去特地的營造快樂。而是該從小地方去發現。我們不會永遠的存活在這美好的世間,幸福可以從生活當中的小事物中去尋獲。不要只發短訊,而該拿起電話。譬如打電話給你的母親,縱使沒什麼特別的話題都好。這些才是重要的。
  17. 付清手中的帳單,遠離債務。這多年來,要是我可以保留所有支付的利息錢,我早可退休了。
  18. 嫉妒是最傷情感的。信任你的另一半。因為還有誰會是更值得你信任的呢?
  19. 如果你有一些似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也無妨嘗試。因為歲月,只會讓它變得更不可能。以後也可能成為他人的負擔、來代你完成。
  20. 當你第一次遇見一個人,對他應不存任何先見,包括他的種族,性別,年齡,或衣著。忘記這一切,你什麼都不知道。因為事先的假設或成見,會限制了彼此的人生境界。

文章來源

Monday, March 14, 2016

周有光(享年112歲): 5句話,教你活過100歲

周有光,生於1906年,2017年1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12歲。更精彩的是他的人生經歷,可以說,他的一輩子活了別人幾輩子—如果你不認識他,提醒你、漢語拼音就是他發明的!

  周老50歲前,專攻經濟,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教授。 50歲後他改行從事語言文字學,花費三年時間發明了今天我們常用的“漢語拼音”,也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更加“開了掛”的是,愛因斯坦竟曾經兩次接見他。

  與其一生的成就相比,他的111歲高齡才更加“開掛”! 100歲後,他還在寫書出書,如今111歲的高齡依然堅持寫作,腦子不亂,眼睛不花,能吃能喝,身體倍棒!談起長壽,他總結了5句話,教你活過100歲!




第一句:人不是餓死而是吃死的,我從不吃補品!

  我從不吃補品,人家送來的補品,我也不吃。我以前在銀行工作,很多人請客,一些人拼命吃,而我就不亂吃東西。我記得以前我在上海有一個顧問醫生,他告訴我大多數人不是餓死而是吃死的,亂吃東西不利於健康,宴會上很多東西吃了就應該吐掉。

  俗話說“病從口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哪個不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身體不需要,還拼命吃,反而損健康。吃要健康,沒有餓死的人,只有撐出來的病。飲食上,很多葷菜不能吃,不吃油煎肉類,主要吃雞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樣。但是牛奶和雞蛋都不能多吃,雞蛋一天一個,上下午各喝一杯紅茶。

第二句:心寬壽長,遇到什麼事情我都不生氣!

  我對一切身外之物都看得很淡。佛教裡有一句話,你對身外之物看得太重,你的精神就痛苦了。很多年以前我有失眠症,睡不著覺。 “文革”時期我被下放到農村,失眠症卻治好了,一直到現在我都不再失眠。所以,我跟我的老伴都相信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遇到任何不順利的事情,不要失望,不要生氣。

  有兩句話我經常講: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遇到突發意外毫不驚慌,無緣無故的錯怪冤枉也不生氣)。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很有道理。季羨林寫過《牛棚雜憶》,各種罪名,都不要生氣,都不要驚慌。這就考驗我們的涵養和功夫。想長壽要有涵養,不要讓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第三句:生活越簡單越好!

  我現在的生活簡單:睡覺、吃飯、看書、寫文章。我每個月發表一篇文章在報刊上,是雜文。

  飲食上,我主要吃雞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樣。穿衣服也簡單,別人送的漂亮衣服沒有機會穿,因為不怎麼會出門,穿出來也覺得不自由。我也不怎麼旅遊,在家裡寫作、喝茶、看書,修身養性。

  以前認為我們不可能長壽,因為青年時身體都不是挺好。我年輕時生過肺結核,患過憂鬱症。結婚時,家裡的老媽媽偷偷找了算命先生給我們算命,說這對夫婦只能活三十五歲,我們就笑笑。我覺得算命先生沒有算錯,是我們自己改變了我們的壽命。

  我們的生活比較簡單有規律,不亂吃東西,不抽煙,不喝酒,喝酒喝點啤酒。從前客人來,我們要敬煙,買了很好的煙,都請客人抽,自己不抽。我想生活有規律,胸襟要寬大,碰到許多困難,胸襟寬大就無所謂。

第四句:人到老年,我一直堅持“三不主義”!

  人到老年,我一直堅持“三不主義”:一不立遺囑,二不過生日,三不過年節

  不立遺囑家庭和睦,不過生日忘記年齡,不過年節生活平淡。日常生活越來越簡單越好,生活需要也越來越少越好。


第五句:夫妻生活要做到“舉杯齊眉”

  我的太太張允和(93歲)在世時,我們上午下午都喝茶。我喜歡喝咖啡,她喜歡喝好的清茶,“舉杯齊眉”。我們的理論是,夫婦生活不僅要有愛,還要有敬。古代夫婦“舉案齊眉”,我們今天沒有案了,就“舉杯齊眉”。

  喝茶喝咖啡時大家舉杯,這個小動作,我們堅持了一輩子。雖然是一個小事情,很有用處,增加家庭生活的趣味,增加家庭生活的穩定。夫妻之間彼此尊重敬重,這是古代傳下來的,很有道理。夫妻兩個人是生活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只有天天開心,才會身心都健康。反之,三天吵一架,五天打一架,不僅誰都不開心,還傷身體損健康。

文章來源:

Sunday, March 13, 2016

晚春養生‏三寶—具排腸胃毒功能


Video 1.  春季腸道大掃除 | 天天養生 (YouTube link)

在晚春時分,如果你經常患感冒,鬧腸胃(食飢或腸熱)。可以試試以下3種養生食材:
    • 可以清理腸胃垃圾,清濕熱、利尿,及清肝明目
    • 是季節性食材—大自然所提供人們最佳的養身食材
      • 提供蛋白質
    • 因為它性寒涼,所以不適合脾胃虛寒的人食用,例如小孩和老人
      • 脾胃不健全的人,吸收點營養已不容易。這類人食用筍,會妨害身體吸收鈣或微量元素
      • 所以長者應適食或少食
  1. 櫻桃蘿蔔  (視圖)
    • 可以清理腸胃垃圾,通氣、清涼去火、消炎抑菌
    • 應適量(過多會引起腹瀉)
  2.  海參 (又稱海里的人參)
    • 這是最佳養身食材 ,並提供微量礦物質
      • 老少皆宜
    • 可以潤腸通便 (防止便秘)、滋陰潤燥、通便、抑制癌細胞
      • 陰陽雙補、補腎及提高性能力
      • 所有補腎食品,最佳食用時閒,皆在下午五點至七點
    • 癌症手術後食用,可抑制癌症轉移和生長
      • 患者可食用每天一根
    • 各種海參,食用價值相同
      • 其中以有苦味的最具藥效
      • 內腸也可食用,並養身(除了有點腥臭)
    • 料理撇步
      • 以雞湯燉小米。待稍熟後,加入海參燉片刻。

其他文章分享

Saturday, March 12, 2016

一位美國醫生的死亡之道

幾年前,我的導師、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醫師查理發現自己肚子上出現一個腫塊。他找外科醫生做了檢查,診斷為胰腺癌。這位外科醫生是治療胰腺癌的權威之一,發明過一套新型手術流程,將患者的五年生存期比例增加三倍(從5%提高至15%),儘管談不上什么生存質量。

第二天他回到家中,關閉診所,從此再沒踏入醫院一步。他盡可能地多與家人相處,於數月後在家中去世。他沒有接受化療、放療或手術治療,也沒用多少醫療保險。 
 
儘管不常被人談起,但醫生的確也會死。而且,他們死亡的方式與其他人截然不同。他們不同於常人的,不是比大多數人多用了一些治療手段,恰恰相反,他們極少治療。儘管總是時時刻刻在幫助別人抵禦死神,但當他們本人面對死亡時,往往極為淡定。他們清楚地知道會發生什麼,有什麼選擇,但凡想要的醫療護理,一般均能獲得,但他們只是平靜地離去。 

當然,醫生不想死,他們想生存。然而,他們太了解現代醫學了,知道它並非無所不能。他們會與家人談到這一切,確保在自己的那一刻到來時,家人不會試圖採取任何誇張的救護措施——他們不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被人打斷肋骨去做什麼心肺復蘇術。  

幾乎所有醫療專業人士都親眼目睹過人們所受的“徒勞的關懷”。在生命臨近終點時,醫生將尖端技術施加在危重患者身上,令其在病痛之餘,還要忍受無謂的苦難。病人的身體會被剖開,插進導管,與機器相連接,灌入藥物。所有這一切都會在重症監護室中進行,每天的費用高達上萬美元。最終花錢買到的是什麼?只有痛苦,一些我們甚至不願強加於恐怖分子身上的痛苦。

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醫生同事輕聲對我說:“答應我,如果你看到我受這種罪,就殺了我。”他們不是開玩笑。一些醫務人員隨身攜帶徽章,上面印著“不予急救”字樣,告訴醫生不要實行心肺復蘇術。我甚至看到有醫生將其做成紋身。

醫生為什麼不願意接受得天獨厚的醫護服務?原因很複雜,與患者、醫生和醫療系統都有關係。要了解患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請設想一個場景:某人失去知覺,被送往急救室。患者家屬恐懼萬分,當醫生詢問是否要“竭盡全力”時,他們的回答必定是肯定的。於是,患者的噩夢上演了。其實,家屬的意思常常只是“盡一切合理的努力”。問題是,他們不知道哪些措施是合理的。身處困惑和悲傷之中,他們也不會對醫生提出疑問,或者聽聽醫生怎麼說。在醫生這方面,當然就會“竭盡全力”,不管措施合理與否。  

上述情況司空見慣。問題的根源是人們對醫生的能力期望過高。很多人認為,心肺復蘇是一種有效的急救手段,其實,其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我曾在急救室接收過無數經心肺復蘇術搶救無效的病人。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年老或罹患絕症,心肺復蘇術的效果就更不值一提,而就此引起的疼痛卻令人難以承受。知識貧乏和錯誤預期會導致一系列糟糕的決定。  

當然,患者並非產生問題的惟一因素,醫生也有責任。麻煩的是,儘管醫生們明白自己在“徒勞關懷”,他們仍必須找到一種方式,滿足患者及其家人的願望。再次想像一下急救室裡滿是悲痛欲絕、甚至可能歇斯底里的患者家屬的情景。他們與醫生互不相識,在這種情形下,信任和信心的建立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為了節省時間、金錢或精力,人們早已做好了相信醫生的心理準備,當醫生建議需要進一步治療時,他們會言聽計從。

有些醫生的溝通能力比他人更強,有些醫生則更為固執,但他們所面臨的壓力都是相似的。從醫數十年裡,每當生死攸關的時刻患者家屬提出不合理要求時,我會站在外行人的角度,將事情的風險清楚明白地解釋一遍。如果患者或家屬仍堅持要採用我認為毫無意義或有害的治療方式,我會將其轉到另一位醫生或醫院進行治療。  

但這些被轉出去的病例仍令我無法釋懷。我最喜歡的一位患者是位律師,出身於著名的政客家族。她患有嚴重的糖尿病,血液循環很不好,而且,腳部已經出現疼痛。考慮到住院治療對她的病情不利,我盡一切努力讓她避免做手術,但她在醫院外諮詢了專家,而這些專家與我沒有聯繫。對於她的病情,專家們並不像我那樣熟悉,他們決定為其雙腳做血管搭橋手術,以便消除存在已久的血栓。手術並沒有改善她的血液循環狀況,刀口始終無法癒合。患者的雙腳都感染了壞疽,最終被雙雙截肢。兩週後,在一家著名的醫療中心,最壞的事情都發生了,她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在這個故事中,顯而易見,醫生和患者都難辭其咎,但在很多情況下,雙方都不過是一種更大系統——鼓勵過度醫療——的犧牲品。在一些不幸的病例中,醫生們採用“醫藥費報銷”的模式來做每件事,不管它多麼沒有意義,只要能賺錢就行。更常見的情況是,醫生怕被投訴,對患者言聽計從,為了避免麻煩,極少提出反對意見。  

即使人們已有準備在先,這個系統仍會使人喪命。我曾有一位名叫傑克的男病人,78歲,常年患病,曾經歷過15次大型外科手術。他對我說,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想再用呼吸機了。然而,一個星期六,傑克嚴重中風,失去意識,被送進急救室。醫生們想盡辦法令他甦醒,並在重症監護室裡給他用上呼吸機。這是傑克最不願經歷的噩夢。當我趕到醫院接手治療後,我跟他的妻子及醫院的工作人員交談,出示傑克留下的護理委託書。然後,我拔掉了呼吸機,坐在他床邊。兩小時後,他過世了。 

儘管親手寫下了自己的願望,傑克卻沒有如願死去,醫療系統干涉了他。可事後居然有一位護士將我的做法報到院方,認為我在實施謀殺。當然,此事無果而終:傑克的心願明白無誤,他已經白紙黑字寫下來了。但警方的調查仍然令所有醫生心有餘悸。對我來說,不顧傑克的心願強行使用呼吸機,將他的生命與痛苦多延長幾週,要容易得多。如此一來,我還能多掙幾個錢,醫保也將額外多支付50萬美元。無怪乎這麼多醫生寧願過度治療。

但醫生絕不會將過度治療用在自己身上。他們成年累月地看到這樣做的後果。幾乎每個醫生都能找到適當的方式,更好地減少痛苦,在家中平靜地死去。臨終關懷的宗旨,是為病人提供舒適和有尊嚴的照顧,讓他更好地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而非徒勞的治療。  

幾年前,我的表哥托什癲癇發作,後被查出是肺癌轉移到腦部。我安排他看了不少專家,得知要治好他的病,必須採取積極的治療手段,包括每周到醫院化療三至五次,他也許能活四個月。最終,托什拒絕任何治療,只是吃藥控制腦水腫。他搬來與我同住。

在接下來的八個月裡,我們做了很多他喜歡的事,享受到了幾十年來未曾有過的歡樂。我們去了迪斯尼樂園,他還是第一次去那兒;我們在家門口閒逛,每天吃我做的飯。吃著中意的飯食,而不是醫院裡的病號飯,托什甚至還長胖了些。他並不覺得特別疼,一直情緒很好。一天,他沒有醒來。之後的三天他始終處於半昏迷狀態,然後,他故去了。八個月來他的醫保只用於購買一種藥物,總花費約20美元。

托什不是醫生,但他知道,人需要一種高質量的生活,而不是活得久。這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追求嗎?如果在生命臨終護理中存在著一種完美狀態,那就是有尊嚴地死去。

至於我,醫生們已經知道了我的選擇。不需要誇張的拯救,我將靜靜地步入永夜,像我的導師查理一樣,像我的表兄托什一樣,像我的醫生同事們一樣。

——本文來源:《海外文摘》;作者:(美)肯·穆雷


其他文章分享

  1. 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
  2. As Night Draws Nigh (Travel and Health)
  3. California right-to-die law to take effect this spring
  4. 從容地老去‏ (養生之道)

Wednesday, March 2, 2016

佛子三字經

Photo Credit: Benson Chen


Video 1.  《阿彌陀佛祈禱文》(YouTube link)


老中醫談健康和長壽的新理念

《著名醫學專家談健康和長壽的新理念》
——一個從醫40年的老中醫的肺腑之言

1.健康不等於長壽。

健康只能說明他的身體狀況好,而長壽則是說明身體的持久性和延續性,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以前有一位北京市十大健康老人,身體確實很棒。電視裡經常報導他的健身經驗。但是,有一天突然查出體內有兩處癌變,肺上是小細胞癌,食道是低分化癌,兩種癌都是惡性程度很高的,結果病情發展很快,我也未能將他醫好,不久就去世了。所以健康的人生存質量較好,而長壽的人生命力較旺盛。

2.生命有時在於運動,但有時也在於靜養。

經常鍛煉身體的人會比較健康,但不經常鍛煉的人未必不健康。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強,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樣也能活得長久。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藥罐子不離身邊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著,把那些所謂的身強體壯的人都“熬”下去了。常言道:柏木桶熬不過破瓦罐,小心駛得萬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過於健壯的人說死就死了,根本都不帶商量的。就像體育運動員並不比一般人長壽一樣。我認為,體育競技比賽,是人類幹的一件蠢事,是人類爭強好勝的本能造成的,就應該取消這類比賽運動。過激的超負荷、超極限的運動只會損害人體、縮短生命,貌似健康,並不長壽。可以開展一些適量的體育表演,但不要以決雌雄。用一個國家拿金牌多少來衡量這個國家的健康水平,是荒唐不可取的,這個誤區也太大了!我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個小時就很好。北大老校長馬寅初癱瘓在床,哪有多少運動?但也活到九十九歲。民進黨的創始人之一雷潔瓊九十多歲時患體位性低血壓,不能站立行走,我給她摸脈覺得腎氣很足,最後照樣活了一百多歲!過度的運動會損傷身體,加速人的損耗,加快了代謝並不一定會長壽。烏龜沒有兔子跑的快,但是烏龜比兔子代謝慢,壽命要比兔子長得多。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長壽,可能與代謝慢有關係。所謂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用來形容急性子很恰當。

3.簡單的、平靜的、安詳的生活和輕鬆愉悅的心情是長壽的基礎。

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焦慮煩躁、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就不會有好的生活質量, 人長期在憂愁苦悶的心境下生活就會衰老很快,免疫功能下降,促使儘早走向死亡。所以,老年人一定要自尋其樂,常與人交流,不把煩惱的事情放在心上。 “只有沒心沒肺,才會活的不累”。虛雲大師活了120歲,是因為他遁入了空門,除卻了煩惱事。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起來,反倒悠閒自得,衣食無憂,得以延壽百年以上。如果像蔣介石一樣操心勞累,就不可能那樣長壽。

4.長壽和飲食的關係很複雜。

央視夕陽紅欄目經常採訪一些百歲老人,其中有天天喝粥吃鹹菜的,有吃飯吃到七成飽的。還有一對百歲老夫妻,老太太經常吃肉,老頭終生吃素。國學大師文懷沙從來都是隨便吃東西的,高鹽、高脂都不論,今年103歲了,我見到他還是紅光滿面、精力充沛。台灣國民黨中將王中泉老先生已經一百一十多歲了,吃東西也不講究,看上去只像八十歲的樣子,站在那裡說話一個多次小時都不累。看來人上一百,各形各色,一點都不假。我認為這關鍵在於你是什麼樣的體質類型。比如說有人喝牛奶就拉肚子,是因為體內缺乏半乳糖酶,有人吃了海鮮身上就癢,是因為對海鮮過敏,所以人和人差別是很大的,各有適應性。就像前面提到的一對百歲夫妻一樣,如果讓他們二人換一換飲食譜,可能兩人都活不到那個年齡。人是從猿進化而來的,本來就是吃素為主的,但進化的過程中一部分人改變了飲食習慣,如內蒙、新疆、西藏人,沒​​有太多的素食,不吃肉吃什麼?幾代人傳下來就適應了。而沒有遺傳吃肉基因的人,吃多了肉就消化不了,代謝不掉。就像一些從農村走到領導崗位的人,和一些企業家,家裡祖代都是吃不飽飯的農民,平時就很少吃大魚大肉,現在天天高粱厚味,身體根本適應不了,不出現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心臟血管病、骨質疏鬆等病才怪呢!這種人只有吃肉的嘴,而沒有吃肉的福。張開你的嘴巴看看你的犬齒,如果很發達,你就是能吃肉的那種類型的人,因為犬是吃肉的動物。否則你吃多了肉就沒有好下場。

5.長壽與睡眠的關係值得探討。

有人說睡眠必須充是,所以有的老人吃了晚飯八、九點鐘就睡了,但有人每天都很晚才睡,也從來不講睡什麼子午覺。腫瘤治療專家潘明繼幾十年來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但也活到了八十多歲。世界上有一些終生都不睡覺的奇人,也並不是短命鬼。西方人沒有午休的習慣,午覺自然就不睡了,中國人子時在睡覺,而這時正好美國人是白天在工作,一個中國人到美國去,不可能子時去睡覺的。人本來就有 “貓頭鷹型”和“百靈鳥型”,不能說哪種類型好,哪種類型不好。所以我覺得,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的作息習慣,只要按照自我的規律去作息,自自然然地,不過勞、不過少、不過多,自己覺得舒服就行

6.用藥的問題很麻煩。

現在許多人不能頤養天年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隨便亂吃中西藥。亂吃中藥在於不懂得辨證用藥,只知道什麼病用什麼藥,不知道什麼證用什麼藥,主要是不辨虛實寒熱。舉例來講,感冒有風寒風熱之分,風寒感冒要用辛溫解表藥,風熱感冒要用辛涼解表藥,如果吃反了,風寒感冒的更寒,風熱感冒的更熱,不但病不會好,還會加重病情,轉變成亞健康狀態,使體質更差,縮短了生命。亂用西藥的結果更是嚇人。我們知道絕大多數的西藥都是化學合成的,是地球上原本沒有的東西,是人體不需要也不接受的東西。我們天天談食物污染,是說我們食用的動物體內殘留大量的激素,植物體內殘留化肥和農藥。但是我們在吃這些食物時已經被它們代謝掉了一部分,這只是二次污染。而我們吃的大把的西藥卻是實實在在的一次性污染!這些化學藥品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長期地、持續不斷地、多髒器的,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和壽命。而中草藥絕大部分是地里長出來的,是和糧食、水果、蔬菜一個來源,比西藥相對安全許多,因此我勸大家防病、治病盡量用中藥,少用或不用西藥

7.老年人的發燒感染是過早死亡的主因。

我在一些大醫院參與搶救成功的高燒病人,有的不僅昏迷不醒,甚至沒有自主呼吸,我發現大多是陽虛發燒的病人。人們最不易理解的,也就是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陽虛發燒,西醫大夫更沒有這個概念。什麼是陽虛發燒?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就是夏天看到冰淇淋冒煙的現象,我們就錯誤的認為是熱燙的食物。陽虛發熱實際上是寒極生熱,是體內寒到了極點的發熱,是一種假像。這時如果再用大量的寒涼的抗生素或者退燒藥,控制不了感染是很危險的,很容易造成病人死亡!我見到的許多老年人包括一些老領導就是這樣悄然死去的。他們本來可以更長壽的,但是沒能活到自然的生命極限,因為沒有找到好的中醫用“甘溫除熱法”治療,就這樣被草草地結束了生命。 (本文在原文基礎上略有刪減)

《光明日報》2015年11月3日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