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8, 2024

《晨光曲》:一幅江南水鄉的唯美畫卷

春晚最美舞蹈《晨光曲》(YouTube link)

《晨光曲》 是2020年央視春晚的舞蹈節目,由上海歌舞團表演,領舞是朱潔靜。 舞蹈以江南水鄉為背景,展現了江南清晨的秀麗風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

令人印象深刻的舞蹈細節


朋友評曰:我之前就很喜歡這齣舞劇,舞者個個溫柔婉約,低眉淺笑,舉手投足間風情萬種。很難得大陸的舞者能把女性的柔美表現出來!

確實,這支舞蹈的成功離不開舞者們的精彩詮釋。 她們將江南女性的柔美、溫婉、優雅展現得淋漓盡致。

以下是《晨光曲》舞蹈中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
  • 舞蹈演員們身著江南傳統服飾,手持油紙傘,在煙雨濛濛的江南水鄉中翩翩起舞,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 舞蹈演員們的動作優美而富有韻律,將江南女性的柔美和靈動展現得恰到好處。
  • 舞蹈演員們的表情自然而生動,將江南女性的溫婉優雅演繹得十分到位。
《晨光曲》的成功,也體現了中國舞蹈藝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 近年來,中國舞蹈藝術家們不斷探索新的創作理念和表現形式,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 《晨光曲》就是其中之一。

Friday, February 23, 2024

楊桃:腎功能正常者也應謹慎食用


一杯楊桃汁或三個完整的楊桃,即可能導致急性楊桃腎毒性(acute star fruit nephrotoxicity)

您知道嗎?在楊桃很受歡迎的巴西,它有法律提醒人們食用楊桃的相關風險。為什麼呢?


楊桃:美味背後的健康隱患


楊桃雖然美味,但它背後卻隱藏著危機。因為您食用楊桃後,它既可能導致腎毒性(nephrotoxicity),也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傷

楊桃的神經毒性


楊桃含有神經毒素(caramboxin),它可以穿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並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神經毒性症狀通常以打嗝開始,並可能迅速惡化,特別是對於腎功能不健全的個體。


楊桃的腎毒性

食用過量楊桃,即使是少量(例如少至一杯楊桃汁三個完整的楊桃),也可能導致急性楊桃腎毒性(acute star fruit nephrotoxicity)。

  • 腎功能受損者,食用楊桃的風險更高,嚴重時可能導致癲癇、昏迷甚至死亡。
  • 腎功能正常者,食用過量楊桃也可能導致腎損傷,大約從食用四個楊桃開始。


重點提示


患有慢性腎臟疾病的人應該完全避免吃楊桃,而即使是腎功能正常的人也可能需要考慮避免食用楊桃,因為食用之後,腎功能正常的人也可能導致腎損傷,中毒劑量大約從四個楊桃開始


參考資料

  1. Star fruit nephrotoxicity: a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2. The Neurotoxin in Star Fruit

Monday, February 19, 2024

只是在回家的路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


30而立,我未立;40不惑,我常惑;50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耳順,我有進步,但不夠;70從心所欲,不踰矩,這點,我倒提前做到了。

我為自己作了一個倒計時的行動安排:70歲不出國,80歲不出遊,85歲不出京,90歲不出院,95歲不出門,100歲不下床,請求安樂死。

人走了,茶自然會涼,而且茶水還應倒掉,因為茶杯還有它用。能作出合乎自身特點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齡期的生活質量,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將來我走時,不必開什麼追悼會,到時請告訴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為我曾是一個長壽而快樂的老頭兒,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Libera in Leiden - Going Home (YouTube link)

什麼年齡幹什麼事


人生有不同年齡階段,青年時是女兒,中年時做媽媽,老年後當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樣有相應的角色轉換。如體育界,青年時是運動員,中年時做教練,老年後當裁判,晚年就成為觀眾了。

這就叫什麼年齡幹什麼事。當齡時應恪盡職守,幹得有聲有色。過了這個階段,就應調整心態,進入新情況,無怨無悔。

如果做女兒時不好好學習、積極向上,就難以成才;做媽媽時如果不下撫兒女,上敬公婆,家庭就難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時如果還要事必躬親,不肯超脫,勢必自尋煩惱,難求和睦。

人難有自知之明,常見的現像是,當齡時不抓緊工作,總覺得來日方長,結果蹉跎歲月,過齡後卻戀棧不去,空憾壯志未酬。在這方面,應該提倡有點超前意識,提前作好年齡段轉換期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只有及早明白這些自然規律,才能在晚年活得自由自在。

就我個人而言,我曾回顧一生說:30而立,我未立;40而不惑,我常惑;50而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而耳順,我有進步,但不夠;70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這點,我倒提前做到了。現在,我可以自由地選擇我想做的事,不為稻粱謀,不作名利求,擇善而從,量力而行。

養老,根本還是自己養自己


前幾年,看到一本書《養老,你指望誰? 》書中列舉了現在社會上多種養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親屬、保姆、組織、社會等等。分析的結果,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養老方式,然後創造好條件,磨合好關係,使晚年生活和諧美滿。即使生活已不能自理,甚至是臨終時期,養老方式也是要靠自己在腦子清楚時作好安排。

有些人在位時叱吒風雲、志滿意得,退休後立即精神萎靡、牢騷滿腹,根本原因就在於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點,沒有及早為老年生活作好準備。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準備,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瀟灑,活得有尊嚴。

鑑於此,我為自己作了一個倒計時的行動安排。大致是70歲不出國,80歲不出遊,85歲不出京,90歲不出院,95歲不出門,100歲不下床,請求安樂 死。當然,這是滿打滿算的如意算盤,實際過程會因時調整。如不能到底,就隨時中止,只求生活質量好就可以了。為此,72歲的時候業務上交了班,進入最後一 次人生角色轉換。

我通過30多年藏書,已存有5000多冊文史書籍。坐擁書城,縱目古今,樂在其中。我近10年來堅持自費獨遊,踏遍祖國名山大川,訪尋歷代人文勝跡。

大概還沒有人像我這樣在中國遊覽了那麼多的名勝古蹟。中國有世界遺產41個,國家遺產30個,世界地質公園24個,歷史文化名城110個,國家重點風景區187個,我都遊遍了。

老年生活質量,貴在心態


《朱子格言》上有兩句話:“家門和順,雖饔餮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馀,自得至樂”。 “饔餮”指早飯和晚飯,“國課”指向國家納稅。我們就是要追求這種境界。

現實社會中,常有社會地位很高,經濟情況很好而晚年生活不愉快的,也有很普通的百姓,經濟條件一般,但活得很愉快的。他們的差別在於心態,在於會不會安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份外之物不需要。我在普陀山法雨寺看​​到佛教學校牆報上有一則佛教故事。二小僧與眾僧友一起坐地修煉,忽兒來了一桃販,乙僧與他僧起立觀看,甲僧端坐不 動。俄頃又來一棗販,乙僧等又起立觀看,如是者三。最後甲僧修成正果,乙僧等一事無成。乙問甲,在外界誘惑面前你為什麼能坐得住?甲答,我們本來都沒有想在修煉時吃桃或棗等什物,它們來了,我並沒有覺得需要它們。我和你的差別只在於我在這些份外東西面前能夠說:“我不需要”。

好一個“我不需要!”人心的不平,往往在於不論需要不需要,人家有了,就想要。學會說“我不需要”,就可以擺脫很多煩惱。尤其是老年人,還是應該提倡不慕榮利,不相攀比,發揮個性,“自己過得好,就是好”。

功利思想不該有。 “幾十年如一日”,“活到老,幹到老”,還要“老當益壯”。這些口號,原來的精神雖然是積極的,在革命和建設的某些時刻也是需要的,但 不科學、不實際,無益於老人。世界在變,自己也在變,怎麼能“幾十年如一日”呢?老了自然要衰,怎麼還能“壯”,而且“當益壯”呢?

年富力強的被閒置,花甲古稀之年揚鞭奮蹄,這決不是好形勢。 1998年《東方之子》採訪我,我說了一段話:“新老交替是正常現象。只有蜀中無大將時,才不得不再請老將廖化作先鋒。佘太君百歲掛帥,那是一個悲劇,不應該這樣的。國家命運不能總依靠在一兩個老人身上。”節目播出以後,社會反應還是認同的。過 去很多革命口號,其實是很功利的,應該科學地審視。尤其老年人,不必再受此束縛,苦了自己,煩了他人。

過於自苦不必要。我們這一代人在長期的革命歷煉中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這種精神是很可貴的。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今天的老年人也不必過於自苦。

我們總說:“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外國人則認為“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休息”。中國傳統觀念是省吃儉用,為兒為女,外國人的觀念則認為賺錢是為了花錢, 兒女18歲以後自立,各過各的日子,平安無事。看來我們有些觀念是應該有所調整了。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太為他們擔心。

我現在收入的大部用在旅遊和買書上。有些節餘,也量力做些社會公益事情。我給孩子們留下了江南古鎮上常見的一付副聯:“世上數百年老家,全在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人走茶涼不奇怪。有些老年人常留戀過去“過五關,斬六將”時的輝煌,嘆惜當下空懷壯志,力不從心。我看大可不必。

什麼年齡幹什麼事,當幹時全力以赴,廢寢忘食,義無反顧;不當幹時全身而退,戛然而止,飄然而去。不要當幹時懶散拖沓,不當幹時又百般留戀。有些老年人 常沉湎於過去前呼後擁,迎來送往的熱鬧場景,嘆惜現在門庭冷落,寂寞空靈,“人一走,茶就涼”。甚至埋怨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真有說不完的苦惱。我看也大 可不必。

人走了,茶自然會涼,不僅會涼,而且茶水還應倒掉,因為茶杯還有它用。能根據情況變化,作出合乎自身特點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齡期的生活質量,這才是生活中的強者。

世界鋼琴名曲 1 舒曼 夢幻曲 Schumann Kinderszenen. Op. 15: No. 7 Traumerei (YouTube link)

老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


孤獨也是一種享受。老年有成熟之樂、天倫之樂、發展個性之樂、領受興趣之樂,還有孤獨之樂。孤獨時有廣闊的思想空間,有充分的行動自由,有全額的可支配時間,有不受干擾的心靈天地。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蘇東坡寫過:“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很多大思想家、大科學家、大文學家、大藝術家的不朽作品往往是在孤獨的境遇中創作出來的。

我不是提倡老人過孤獨的生活,而是說明孤獨也是一種享受,一種美。要善於享受孤獨,不必懼怕。

無所求,也就無所失。上面談到養老主要還是靠自己。我們既應強調社會關心老人,更應強調老人自己關心自己。老年生活過得好不好,部分在社會,多半在自 己。老人越是希望社會關心自己,越是難以感到滿足;越是不要求社會關心自己,越是容易感到幸福。如果迷戀於“發揮餘熱”、“子孫孝順”、“弟子尊師”、 “公眾敬老”、“社會回報”,往往容易產生失落感。無所求,也就無所失。大徹大悟後,自然就免除了大悲大痛。

“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快樂是一種心境,是一種主觀感受。有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把好日子也過苦了。有的人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得到快樂,樂其 所樂,甚至苦中作樂。應該學會隨遇而安、知足常樂、自得其樂。知識界的老人更可發揮自己的知識優勢和對人生的感悟獲得更多的快樂。有作有為有馀歡,無欲無 求無煩惱。

最近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同志談到要做到老年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快樂的高度境界,能達到這種境界,就無處而不樂,無時而不樂了。

笑對歸宿。死亡既然是最後的歸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過多地害怕了。一切順其自然,交給“命運”就是了。

我參觀過英國聖·克里斯朵夫臨終關懷醫院,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臨終關懷醫院,已有100多年曆史。那裡的病人大多時間在活動室裡看書、打毛衣、玩牌、 禱告、唱詩、看電視。每周有志願者來陪他們聊天。醫生卻對我說,這裡的大多數人生命大約只剩一個月左右——臨終前一個月他們還可以無痛苦地享受人生。

我驚嘆西方發達國家人文關懷的進步,我也堅信中國不久也能達到這個水平。

我已經向家人和學生交待,將來我走時,不必開追悼會,因為我不喜歡那種裡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的尷尬場景。到時如果無法推辭,非要安排一個遺體告別儀式的話,也不必奏什麼哀樂,而要播放一段舒曼的《夢幻曲》或薩克斯管演奏的《Going home 》,並告訴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為我曾是一個長壽而快樂的老頭兒,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Friday, February 16, 2024

胰島素阻抗:一個隱藏的健康危機


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看起來無大害,它卻會大大增加您罹患心臟病、中風(stroke)和 第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等重大健康問題的機會。 但是,您也可以透過改變生活及飲食來解決這個問題。 例如,減輕體重,明智的飲食,避免食用過多的添加糖和精製穀物,並定期鍛煉,尤其是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可以幫助您的身體更好地利用胰島素(insulin )並增強肌肉。透過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可降低您患這些嚴重疾病的風險,還可以幫助您過上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


什麼是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insulin )是胰臟(pancreas)產生的一種激素,可幫助您的身體利用葡萄糖(glucose)來獲取能量。 當你吃東西時,你的血糖水平會上升,促使你的胰臟釋放胰島素。 這些胰島素充當細胞的解鎖“鑰匙”,使它們能夠從血液中吸收葡萄糖。

然而,在身體發展出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之後,您的細胞對胰島素「鑰匙」的反應會變得較弱。 它們不容易打開並吸收葡萄糖,這會導致:

  • 高血糖水平:過量的糖分會留在血液中,導致多種健康問題。
  • 胰臟過度勞累:當血糖值居高不下時,胰臟會試圖透過產生更多胰島素來補償,最終導致它精疲力盡。

胰島素阻抗如何增加健康風險?

  • 心血管疾病: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血管並促進炎症(inflammation),因此增加以下風險:
    • 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動脈中的凝結塊(plaque)堆積,使動脈變窄並限制血液流動,可導致心臟病和中風。
    • 高血壓:隨著血管變硬,心臟需要更努力地泵血,最終導致高血壓。
  • 中風(stroke):血管損傷和血流量減少會影響大腦,導致增加中風的風險。
  • 第2 型糖尿病:當不堪重負的胰臟無法再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細胞完全阻抗時,就會發展為第 2 型糖尿病。

其他健康問題

胰島素阻抗也會導致:

  • 脂肪肝疾病(Fatty liver disease):過多的脂肪積聚在肝臟中,可能導致發炎和疤痕。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對女性來說,它會擾亂荷爾蒙和月經週期。
  • 某些癌症:研究顯示胰島素阻抗與結腸癌(colon cancer)和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等某些癌症的較高風險之間存有關聯。


重點提示


最後您需要注意的是:

  • 胰島素阻抗有不同層次,其嚴重程度各不相同。
  • 它並不總是會導致這些健康問題,但會顯著增加風險。
  • 早期檢測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幫助管理胰島素阻抗並降低這些風險。
請記住,最好諮詢醫療保健專業人士,以獲得有關您個人健康問題的專門建議和資訊。

螢火蟲之歌


夜幕低垂,星光璀璨,
兩位小女孩,手握螢火蟲。


夜光蟲呀夜光蟲,
小小的身軀,閃閃發光。


小姑娘呀小姑娘,
純真的笑容,像花一樣。


她們輕輕地揮動著手臂,
夜光蟲的光芒,在夜裡飛舞。


她們低聲地唱著歌謠,
歌聲婉轉,像風一樣飄揚。


夜光蟲呀夜光蟲,
你是夜空中的小星星。


小姑娘呀小姑娘,
妳們是人間的小天使。

Thursday, February 15, 2024

重複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有多大?

Coronavirus (Sour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然而,這場大流行的長期影響仍然模糊不清——因為當涉及到導致新冠病毒的 SARS-CoV-2 等新型病毒時,科學家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世界衛生組織臨床管理團隊的(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clinical management team)醫生 Jamie Rylance 表示,一次感染確實可以部分地保護您免受未來的感染,不能完全保護您SARS-CoV-2 病毒突變迅速因此人類的免疫系統不一定能完全抵抗新的感染,即使最近感染了不同病毒株。 疫苗接種也是如此:儘管初始注射和加強劑可以幫助人類的免疫系統更有效地應對感染並降低嚴重新冠病例的機率,但目前的新冠疫苗無法完全預防感染

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是,新冠病毒將長期存在,感染它並不能讓人們獲得永久免疫力。

重複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有多大?


根據[1]的報導:一月中旬,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報告稱,全國近 4% 的死亡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

重複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有多大?到目前為止,這是我們所知道的:

  • 疫苗接種以及直接感染(較小程度的),可以使您不易感染病毒並出現嚴重病例,但這種保護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 人們可能會多次感染新冠病毒,每次感染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 世界衛生組織的瑪麗亞·範·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 表示:“我們知道,當病毒進入我們的身體時,它會影響多個器官系統。”
    •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神經學家阿文德拉·納斯(Avindra Nath) 說:「每次感染新冠病毒,都會以某種方式對身體造成傷害。例如,肺部感染可能會在肺部留下疤痕引發血栓。 新冠病毒還可能干擾免疫系統本身。」
  • 人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降低感染風險,例如接種疫苗和戴口罩。

總結


臨床醫生已知道人們正在遭受多重感染,但反覆感染病毒的長期後果尚不清楚。一些科學家擔心它們可能增加長期健康問題的風險

有些病毒可以隱藏在體內,並在初次感染數十年後出現,從而引起新的問題。 例如,引起水痘(chicken pox)的病毒可能在多年後引發帶狀皰疹(shingles )。 科學家最近也發現,感染常見的 Epstein-Barr 病毒會嚴重增加自體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風險。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1]強調了採取措施保護自己免受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性,即使您之前已經被感染過。

我認為我們還沒有看到這部電影的結局,」Al-Aly 在談到 SARS-CoV-2 的長期影響時說道。

參考資料

  1. How Risky Are Repeat COVID Infections? What We Know So Far
  2. The Immune Havoc of COVID-19
  3. Immune resilience despite inflammatory stress promotes longevity and favorable health outcomes including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Monday, February 12, 2024

日文助詞「に」有多種用途

日語助詞 (YouTube link)


「に」有多種用途


日文助詞「に」(發音為「ni」)有多種用途,但最常用於表示:
  • 間接受詞:に可用於標記動詞的間接受詞(indirect object),例如,在「私は本を彼女あげました」(watashi wa hon o kanojo ni agemashita)這句話中,に標記「彼女」(かのじょ, kanojo)作為動詞「あげる」的間接受詞(あげる,ageru,「給予」)。
  • 目的地:に可用於表示動作或動作的目的地,例如,在句子“私は東京行きます”(watashi wa Tōkyō ni ikimasu)中,に標記“東京”(Tōkyō)為動詞的目的地“行く”(行く,iku,“去”)。
  • 時間:に可以用來表示時間點。例如,在「私は五時帰ります」(watashi wa goji ni kaerimasu)這句話中,に標記「五時」(goji, 「五點鐘」)作為動詞「帰る」(帰る,kaeru,「返回」)的時間。
  • 地點:に可以用來表示地點,例如,在「教室 に 先生 が います」(Kyoushitsu ni sensei ga imasu / 教室裡有一位老師)這句話中,に將「教室」(Kyoushitsu ,「教室」)標記為動詞「有」(いる,iru,「有」)的地點。
  • 目的:に可以用來表示動作的目的,例如,在「私は勉強するために図書館行きました」(watashi wa benkyō suru tame ni toshokan ni ikimashita)這句話中,に標記「勉強するため」(benkyō suru tame) ni,「為了學習」)作為動詞「行く」的目的(行く,iku,「去」)。
你可以閱讀 [1], 以更進一步深入學習助詞「に」。

Master when to use に(ni)/で(de) in Japanese (YouTube link)

範例


以下是一些如何使用に的範例:
私は彼女手紙を書きました。
Watashi wa kanojo ni tegami o kakimashita.
我給她寫了一封信。 
彼は犬に餌を与えました。
Kare wa inu ni esa o ataemashita.
他餵了狗。
私たちは来週日本行きます。 
Watashitachi wa raishū Nihon ni ikimasu.
 我們下週要去日本。

私はいつも10時寝ます。
Watashi wa itsumo jūji ni nemasu.
我總是在 10 點睡覺。

彼は勉強のために大学に行きました。
Kare wa benkyō no tame ni daigaku ni ikimashita
他去大學是為了學習。
お飲み物は何なさいますか?
O nomimono wa nani ni nasaimasu ka?
你想喝點什麼?


補充閱讀

  1.  深入學習助詞「に」:進階的12種「に」用法

Sunday, February 11, 2024

超簡單!日文星期幾記憶口訣

在日語中,我們根據說話者的觀點使用不同的動詞

開母首創口訣幫助您記憶日文中一週七天的稱呼:日、月、火、水、木、金、土。您可看到那順序與我們熟悉的「金木水火土」順序不同。在日本看得懂星期幾非常重要,例如餐廳每週休假日等等。


一周七天的起源

  • 每週 7 天是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 )的蘇美人(Sumerians )於公元前 2300 年左右首先制定的。
  • 蘇美人相信一週中的每一天都由不同的天體統治: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
  • 巴比倫人(Babylonians)後來採用了為期七天的一周,他們以他們的神來命名一周中的日子。
  • 隨後,每週七天的制度被希臘人(Greeks)和羅馬人(Romans)採用,並最終傳播到世界其他地方。
  • 每週 7 天在 19 世紀末傳入日本,並從此成為日本測量時間的標準方式。

在某些文化中,星期日被視為一週的第一天(例如:日本),而在其他文化中,星期一被視為一週的第一天。

一周七天的稱呼


星期日:日曜日にちようび
日:太陽(Sun)
日曜日:Sunday

星期一:月曜日げつようび
月:月亮(Moon)
月曜日:Monday

星期二:火曜日かようび
火:火(Mars)
火曜日:Tuesday

星期三:水曜日
水:水(Mercury)
水曜日:Wednesday

星期四:木曜日もくようび
木:木(Jupiter)
木曜日:Thursday

星期五:金曜日きんようび
金:金(Venus)
金曜日:Friday

星期六:土曜日どようび
土:土(Saturn)
土曜日:Saturday

記憶口訣


以下是使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來記憶日文星期幾的口訣:

「日」「月」爭輝:星期日 和 星期一,Sunday and Monday。
「火」「水」:星期二 和 星期三,Tuesday and Wednesday。
「木」「金」:星期四 和 星期五,Thursday and Friday。
「土」生萬物: 星期六,Saturday。

例句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今日は何曜日ですか?
今天是星期幾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今日は日曜日です。
今天是星期天。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明日は月曜日です。
明天是星期一。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今週の土曜日に寮でパーティーを開きます。
這週六我們要在宿舍舉辦一個聚會。

さくらさん、ぜひ来てください。
佐倉小姐,請過來。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𓆟 𓆞 𓆝

作者:開母

Thursday, February 8, 2024

COVID-19 與老年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Coronavirus (Sour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根據 11 項研究的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與對照組相比,老年人(60 歲以上)在新冠病毒感染後新發失智症(new onset dementia)的風險增加了約 58%尤以感染後的12 月內; 嚴重感染新冠病毒後,風險則增加了 17 倍。[1]

背景

此研究調查了 COVID-19 感染是否會增加老年人(60 歲以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方法

研究人員回顧了 2023 年發表的研究,分析了 939,000 名從 COVID-19 中康復的個體,並將其與 6,765,000 名對照者(亦即未患有 COVID-19者;其中又細分成兩組) 的人進行比較:

  • 對照組 1(C1組):患有其他呼吸道感染
  • 對照組 2(C2組):未診斷出呼吸道疾病的人

該研究主旨在調查年長者(60 歲以上)感染COVID-19 後,在不同的時間間隔內(亦即感染後3,6,12,或24月),導致年長者新發失智症的潛在作用。


結果

  • 整體而言:感染 COVID-19 的人比未感染 COVID-19 的人,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高出 58%。
  • 時間範圍:與對照組C2相比,感染 COVID-19 後 12 個月內風險增加最為顯著。
  • 嚴重程度:與非重症病例相比,重症 COVID-19 (severe Covid)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出 17 倍。
  • 性別:在 COVID-19 組和對照組中,女性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
  • 認知障礙:與對照組(亦即不患有 COVID-19者)相比,從 COVID-19 康復的個體出現認知障礙的可能性幾乎是對照組的兩倍。

該研究表明,COVID-19 感染與老年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之間存在聯繫,特別是在感染後的12月內以及對於COVID-19 重症患者而言。 然而,整體風險增加與其他呼吸道感染(亦即對照組 C1)相當。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並了解這種關聯背後的機制。


重點提示

  • 這項研究使用了觀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ies)的數據,但不能明確證明因果關係。
  •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 COVID-19 對失智症風險的長期影響。
  • 無論 COVID-19 狀況如何,早期檢測和介入策略對於管理老年人的認知健康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Monday, February 5, 2024

侘寂(日文:侘び寂び Wabi-sabi):在不完美中尋找美

Wabi-Sabi Japan 侘寂・日本 (YouTube link)

侘寂(日文:侘び寂び Wabi-sabi)是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傳統日本美學。 侘寂的美,有時被描述為不完美、不恆常、不完全的。 侘寂的概念源自於佛教的三法印,即無常、苦、空。[1]

侘寂是物


侘寂是物之禪,也就是透過人和物交流,獲得宗教般的美感經驗。 這種美,需要摒棄各種裝飾,存在於事物的內在,還得經得起時間的考驗。[2]

中國禪宗傳入日本後,日本人將其融入茶道和能樂等文化藝術中,並提煉出了「侘寂」這一美學概念。 侘寂之美不僅吸引了西方世界,更與現代主義奇妙契合,滿足了現代社會美學需求。


為什麼侘寂成為流行文化?


都市的繁華讓人們渴望精神上的平衡,而侘寂恰恰能提供與物質生活相符的精神力量。
「侘」字本意為“簡陋”,體現了侘寂對樸素與簡約的追求。
「寂」字本意為「舊」,體現了侘寂對滄桑美的欣賞。

理解侘寂的三個關鍵字:否定、物化、禪化
  • 否定主流:日本人選擇的文化標準與主流不同,珍惜中國忽略的東西,例如牧溪的畫作。
  • 物化禪宗:將禪宗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使物品承載禪意,例如茶道中的茶碗。
  • 禪化日常:透過日常活動,如喝茶、插花、園藝等,獲得精神力量。

侘寂如何融入現代商業社會?
  • 無印良品等品牌以簡約樸實的設計風格體現了侘寂之美。
  • 賈伯斯將侘寂概念融入蘋果產品的工業設計中。
  • 侘寂的複雜內涵在現代社會逐漸簡化,成為一種易於辨識的視覺風格。 但其核心的禪意和對簡單自然的追求依然保留。

侘寂並非單純的風格,而是一種生活哲學,旨在透過與物的交流獲得禪式的美感體驗。 這種美需要摒棄裝飾,存在於事物的內在,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侘寂的境界


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打掃茶室外的庭院。
他先將落葉徹底掃淨,隨後,搖晃庭中的一棵樹,讓些許葉子飄落。  
這一則軼事,被認為是貼近侘寂的體驗。

 藤原定家(1162—1241)的短歌
“茫茫四顧, 花死,葉亡。 苫屋在這岸邊, 獨立暮光秋色。 ”
藤原定家(1162—1241)的短歌,某種程度上能傳遞侘寂的心境。 

茶書中的詮譯


岡倉天心於1906年出版的不朽著作《茶書》,雖對其概念觸碰極多,卻盡量避免使用“侘寂”二字。 
 “侘寂,乃事物一種未滿、無常、殘缺之美。它適度、謙遜,同時遠離世俗。” 
 

科倫的詮釋


如今,終於有人嘗試以理性且具體的方法,接近侘寂這一美學概念。 《侘寂:致藝術家、設計師、詩人和哲學家》一書的作者科倫收集了侘寂的各種片段——晦暗破碎者有之,年久失修者有之,嘗試把它們聚攏,成為一個有意義的系統;同時,找出段落中隱藏的含義,匹配意圖與現實,去抓住整體——侘寂的全部。

侘寂美學在日本文化中的體現


侘寂美學在日本文化中有著廣泛的影響,體現在茶道、花園、建築、藝術等各個領域。 近年來,侘寂美學也逐漸在西方世界流行起來,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

以下是一些體現侘寂美學的事物:

一把破損的茶碗
一座枯山水園林
一間簡樸的茶室
一幅水墨畫
一首俳句
侘寂美學是一種獨特的美學觀,它讓我們看見事物的另一面,發現不完美和無常中的美。


結論


侘寂之美是一種超越完美與不完美的境界
,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它是日本文化與美學的極致代表。
  • 「侘」(wabi)和「寂」(sabi)原本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在14世紀左右,這兩個概念逐漸融合,形成了「侘寂」美學。
    • 「侘」原本是指簡樸、寒酸、粗糙、質樸的事物,也可以指孤獨、寂寞、憂愁的情感。 在日本茶道中,「侘」被用來形容茶室的簡樸和幽靜之美
    • 「寂」最初是指時間易逝、萬物無常之美。 在日本庭園中,「寂」用來形容枯山水、苔蘚等自然元素所展現出的滄桑和靜謐之美
  • 柳宗悅看來,侘寂美學是一種「否定之美」。 它否定華麗、繁復追求樸素、簡單。 它也否定永恆、完美,接受殘缺、無常。
  • 侘寂之美具有不以華美為根、經得起歲月考驗、經歷時光腐蝕仍能感受到物品之中的魂魄之光等特徵。
  • 侘寂是物之禪」這句話體現了侘寂美學與禪宗思想的連結。 禪宗思想強調「空」和「無常」的思想。 它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虛幻的,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 因此,我們應該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
  • 侘寂之美源自禪宗佛教的三法印,其中“無常”是侘寂之美的本質。

Sunday, February 4, 2024

漆黄素:可能有助於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

含有漆黄素的不同種類水果

漆黄素(Fisetin)是一種類黃酮成分,具有多種藥理潛力,如抗氧化[1]、抗發炎[2]、抗癌[3]、保護神經[4]並使用於治療血管性失智症[5]。 

漆黄素存在於許多水果和蔬菜中,例如:[5]

  • 葡萄
  • 蘋果
  • 洋蔥
  • 草莓
  • 黃瓜

在不同的食用植物中也發現漆黄素的含量估計為 2–160 μg/g,人類每天平均攝取這種黃酮醇(flavonol )約 0.4 mg。 由於其多種生物活性特性,漆黄素被認為是一種健康促進因子,一些含有漆黄素的膳食補充劑已經上市。[6]


漆黄素對抗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可能機制


眾所周知,大腦中高活性氧(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水平與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 漆黄素是一種具有有效抗氧化特性的膳食類黃酮,可能透過以下方式提供保護:[7]

  • 減少活性氧的產生漆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可以直接清除自由基(radicals),減輕自由基對細胞的破壞作用。
  • 抑制發炎漆黄素可能具有抗發炎特性,減輕神經退化性疾病中慢性發炎的有害影響。
  • 調節細胞通路:透過激活或阻断 Nrf2 和 PI3K/Akt 等多种關鍵细胞通路,漆黄素可以增強細胞壓力反應並促進細胞存活。

透過這些潛在機制,漆黄素可以保護神經元免受 活性氧的有害影響,並有望成為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治療策略。


總結


事實上,我們的神經元是我們體內代謝最活躍的細胞之一。每天攝取抗氧化劑來對抗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是維持認知功能的必要條件。服用漆黄素可能是保持大腦健康的好方法。

參考資料

  1. Khan N., Syed D. N., Ahmad N., Mukhtar H. (2013). Fisetin: A dietary antioxidant for health promotion. Antioxid. Redox Signal. 19 (2), 151–162
  2. Wu S.-J., Huang W.-C., Cheng C.-Y., Wang M.-C., Cheng S.-C., Liou C.-J. (2022). Fisetin suppress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Nutrients 14, 1841
  3. Lin M. T., Lin C. L., Lin T. Y., Cheng C. W., Yang S. F., Lin C. L., et al. (2016). Synergistic effect of fisetin combined with sorafenib in human cervical cancer HeLa cells through activation of death receptor-5 mediated caspase-8/caspase-3 and the mitochondria-dependent apoptotic pathway. Tumour Biol. 37 (5), 6987–6996
  4. Kumar R., Kumar R., Khurana N., Singh S. K., Khurana S., Verma S., et al. (2020). Enhanced oral bioavailability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fisetin through its SNEDDS against rotenone-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 model. Food Chem. Toxicol. 144, 111590.
  5. Cordaro M., D’Amico R., Fusco R., Peritore A. F., Genovese T., Interdonato L., et al. (2022). Discovering the effects of fisetin on NF-κB/NLRP-3/NRF-2 molecular pathways in a mouse model of vascular dementia induced by repeated bilateral carotid occlusion. Biomedicines 10
  6. Grynkiewicz G., Demchuk O. M. (2019). New perspectives for fisetin. Front. Chem. 7, 697
  7. Hassan SSU, Samanta S, Dash R, Karpiński TM, Habibi E, Sadiq A, Ahmadi A, Bunagu S.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fisetin, a natural flavonoid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Focus on the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Front Pharmacol. 2022 Oct 10;13:1015835
  8. Maher P . Modulation of multiple pathways involved in the maintenance of neuronal function during aging by fisetin[J]. Genes & Nutrition, 2009, 4(4):297-307. 
  9. Maher P, Akaishi T, and Abe K. Flavonoid fisetin promotes . ERK-dependent long-term potentiation and enhances memor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3: 16568-16573,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