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9, 2021

美麗的誤會

2004年12月24日,這一天是平安夜。下午,羅蘭在公交車站等車。 

十米外,一男一女兩個用手語交流的年輕人吸引了她的視線。 

讀大學時,羅蘭當過三年的志願者,定期去聾啞學校服務,她能熟練地用手語交流。 

她看出,女青年是在問路,而男青年,用手語說他不知道。 

一向樂於助人的羅蘭連忙跑過去,用手語告訴二人。女青年卻用手語和羅蘭聊起天來。出於對殘疾朋友的友好,上車前,羅蘭留下了自己的電子郵箱和QQ號碼。 

第二天,羅蘭意外地收到了男青年的電子郵件。他叫吳天宇,在一家物業公司工作。父母都在外地,他一個人住在一個花園小區。 

羅蘭很認真地回復了郵件,介紹了自己的基本情況,她還鼓勵吳天宇好好工作。 

後來,兩個人就開始在QQ上聊天了。除了網上聊天,吳天宇還偶爾約羅蘭出來走走,地點是羅蘭家附近的公園,雖然總是用手語交談,羅蘭卻絲毫不覺得溝通有障礙。 

可是漸漸的,羅蘭發現自己喜歡上了吳天宇,而吳天宇,顯然也很喜歡她,可他不是一個健全的人,他永遠只能用手語比劃「我愛你」。 

羅蘭在網吧碰見網友就問:「你會喜歡一個啞巴嗎?」沒有一個人給出肯定的答案,羅蘭更加難過了。 

吳天宇似乎也察覺的了她的異常,但對羅蘭仍然很關心體貼。 

轉眼到了第二年的12月,晚上,吳天宇約羅蘭出來,這天,他居然捧著一束玫瑰。憋紅了臉,認真地用手比劃:「你願意做我的女朋友嗎?」 

羅蘭既驚喜又驚訝,可隨之而來的是矛盾的心情。她請求吳天宇給她一點時間,她要說服父母,去爭取朋友們的理解。 

不出羅蘭所料,父母得知此事後大發脾氣,看他態度堅決後又動員了家中其他長輩輪番當說客。 

羅蘭告訴他們:「他很優秀,他非常樂觀,生活和工作的態度都很積極,凡事總為別人著想,比很多正常人強百倍。聾啞人也是人,也應該擁有美好的愛情。他給我的愛,我要用一顆知足感恩的心去回報!」 

一段時間過去,家人不再激烈反對,要求先見見這個小伙子。 



見面時間是這一年年的聖誕節。 

羅蘭想,如果父母冷待吳天宇,他們就去教堂請求上帝的原諒和祝福。 

傍晚,忐忑的羅蘭帶著吳天宇回家,公交車上,吳天宇特別開心,他用手比劃著:「放心吧,你爸爸媽媽一定會喜歡我,我會告訴他們,我要好好照顧妳一輩子!」羅蘭感動得要流下眼淚。 

一進家門,羅蘭告訴父母:「這就是吳天宇。。。。。。「沒想到,語音剛落,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吳天宇扔下手中的禮品,緊緊抱住羅蘭說:「你會說話?」而這句話,也正是羅蘭想問吳天宇的。 

在場的四個人全都驚呆了,足足愣了幾分鐘,羅蘭突然喜極而泣。原來,吳天宇也一直以為她是聾啞人,但他還是深深地愛著她。 

我想,開玩笑的上帝此刻一定笑了。 

心懷感恩的人是美麗的。對愛情也能心懷感恩的人則是偉大的。如果不是勇氣和善良,他們將永遠不可能走到一起。有些誤會令人終身遺憾,但也有一些,讓你我變得如此可愛。

長壽—能活過90歲的29個特徵



近年,美國哈佛大學與歐洲研究機構對生活在各地的長壽者進行了合作跟踪調查.   綜合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90歲以上的老人有以下29項共同特徵:

  1. 看病 Go to a doctor
    • 很少去醫院
  2. 吃藥 take medicine
    • 一生中的用藥總量(包括營養藥)遠低於平均水平
  3. 病史 Medical history
    • 多數在中青年時不曾患有長期的嚴重疾病
  4. 飯量How much you eat
    • 總體偏少,但不排斥適量的零食
  5. 營養 nutrition
    • 飲食含蛋白質高、脂肪低,清淡,不偏食,注重多樣性,樂於嘗試新的食物
  6. 飲酒 Wine drinking
    • 並非全不飲酒但有此習慣者,僅是小酌.  均無長期酗酒史
  7. 抽煙 Smoking
    • 絕大多數目前不吸煙,過去若抽也不多、不成癮,且喜歡用煙斗
  8. 喝茶 Having tea
    • 多數從年輕時即開始有喝茶的習慣,並保持至今
  9. 作息 Work and rest
    • 絕大多數有早睡早起的習慣
  10. 睡時
    • 平均在6至7.5個小時,且保持穩定,不時多時少.   多數並無午間小憩
  11. 運動 Exercise
    • 所從事類別的差異很大,但能持之以恆,並更樂於在戶外活動
  12. 生理 The physiological
    • 多數有以下5個特徵:
      1. 身材:中等。平均身高:男:171厘米,女:157厘米
      2. 體重:不過重或過輕,且隨年齡變化的變動較小
      3. 肌肉:舒張力佳
      4. 皮膚:較有彈性
      5. 握力:有力持久
  13. 神智 Mental health
    • 少有患老年癡呆症者
  14. 腦力 Intelligence
    • 判別力、認知力、邏輯力、記憶力與表達力的衰退都比較慢,並且他們有意識地鍛  煉與強化自己的這些能力
  15. 退休 Retirement
    • 大多數人在65歲左右.  過早退休者反而不長壽
  16. 寄養 Foster care
    • 家住為主.   常年住養老院者較少
  17. 儀容 Appearance
    • 注重服飾、儀表、舉止和個人裝束與家居整潔,並非奢華,但自我欣賞.
  18. 獨立 Independence
    • 多數傾向自立、自主、自為,主觀上與客觀上對環境與子女、親朋好友的依賴性較小
  19. 經歷 Experience
    • 在過往生活中,尤其是青壯年時代,大多數曾經歷過冒險和困苦
  20. 抑鬱 Depression
    • 不少人在五六十歲時曾出現過情緒憂鬱,但隨後即能調整狀態,邁向新的生活
  21. 懷舊 Nostalgia
    • 多數人對舊時有珍惜、感懷與美好的感覺,但對個人經歷與社會環境並不感嘆今不如昔,並不希望回到過去,而是更樂於生活在多變、多彩的現在.
  22. 社交 Social contact
    • 有穩定、適當、比較和諧、比較密切的伴侶、家庭和朋友圈
  23. 閒談 Chat
    • 喜歡與熟人乃至生人交談,甚至“八卦”,但一般不牢記在心,不搬弄是非
  24. 辯證 Dialectical thinking
    • 能夠在周圍很多人認為不利的情形中,看到有利的與美好的一面,不鑽牛角尖
  25. 順變 Adaption
    • 當環境發生變化時,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態度與做法,適應能力比較強
  26. 求新Bring forth new ideas
    • 對於時事、新知、周圍的事物有比較強的了解和參與的興趣,並努力去做
  27. 性格 Character
    • 樂觀、開朗,有幽默感,常會放聲大笑.   又平和,無憂,少有爭吵
  28. 務實 Pragmatic
    • 容易感到滿足與充實,不與人攀比,懂得享受即在的與即有的快樂日子
  29. 生死 Life and death
    • 不那麼關注死亡的問題,並為此憂心忡忡。活一天,活好一天;活一年,活好一年

情是何物?

 12篇微小說

 

❁❁❁❁❁❁❁❁❁❁❁❁❁01❁❁❁❁❁❁❁❁❁❁❁❁❁

老人得肺癌住院,家裏幾乎掏空了, 最後實在沒辦法,家人只能眼睜睜看著老人受著病痛的折磨。 

老人臨走前的一晚,將孫子叫到床前,小心地從懷中掏出一本存折, 小聲對孫子說:

這是我留的一點私房錢,就知道那傻老婆子會把自己的養老錢拿出來給我看病,這錢是我偷偷藏的,等我走後就留給她養老吧……

 

❁❁❁❁❁❁❁❁❁❁❁❁❁02❁❁❁❁❁❁❁❁❁❁❁❁❁

情人節,老年癡呆的外公失蹤。

晚間,醫院來電說有位衣服上縫這個電話的老人站在某病房裏不肯離去。

去接外公時媽媽一進病房便哭了,外婆就是在這間病房去世的。

當我看到傻傻的外公手裏那支不知從哪裏揀來的玫瑰時,忽然想到幾年前情人節,我問外公咋不送外婆玫瑰時,外公說傻老太太襯不上玫瑰。

 

❁❁❁❁❁❁❁❁❁❁❁❁❁03❁❁❁❁❁❁❁❁❁❁❁❁❁

男孩結婚後對自己的妻子比結婚前更好。

一次聚會,朋友笑他:怎麽結婚了還那麽膩。

 他讪讪地笑著說道:“結婚前很多男生都想追她,有很多男生會對她好,我只有對她更好才能追到她;結婚後,對她好的男生越來越少,我只有對她更好,才能不讓她失落。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讓她幸福。”

說完,所有在場的朋友都沈默了,沒有嘲笑,只有敬佩。

 


❁❁❁❁❁❁❁❁❁❁❁❁❁04❁❁❁❁❁❁❁❁❁❁❁❁❁

5歲:“媽媽,燒紅燒肉吧。” “行,燒。”

 15歲:“媽媽,別燒紅燒肉了,換換味道。” “行,買別的菜。”

35歲:“兒子,啥時候回家吃一頓啊?媽給做紅燒肉。” “不行,最近忙。”

50歲:“媽媽今天路過你家,給你帶紅燒肉。” “不行,今不在家。”

70歲:“媽,我想吃紅燒肉。” 那邊,已經沒有了媽媽的聲音……”

 

❁❁❁❁❁❁❁❁❁❁❁❁❁05❁❁❁❁❁❁❁❁❁❁❁❁❁

一天,辦公室的女人打賭:用同一套問題,打電話問她們的丈夫。

她有些擔心,認定自己會自取其辱,因爲她太了解丈夫的死腦筋與不解風情。結果,她丈夫的答案卻讓所有的女同事感動。

他們的通話內容如下:“老公,是不是我想要什麽你都會給我啊?”

“那當然。”

“我要星星。”

“你養仙人球都死,還養猩猩?一頭猩猩多少錢?”

“不是,我要天上的星星!”

“這個啊……晚上回家帶你看。”

爲什麽這樣樸實的答案卻可以贏的冠軍?

因爲其他女人的丈夫最後基本都這樣回答:“神經病!”

 

❁❁❁❁❁❁❁❁❁❁❁❁❁06❁❁❁❁❁❁❁❁❁❁❁❁❁

她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曾有幾對好心的夫婦想要領養她,但都被倔強的她拒絕。

現在二十四歲的她一個人在一座大城市裏生活工作,和城市中其它單身女子並無什麽不同。

她還養了一只叫做麻麻的小貓。她很喜歡這只小貓,雖然有幾次當她不小心用第一聲調念出麻麻名字的時候,她會忍不住流淚。

 

❁❁❁❁❁❁❁❁❁❁❁❁❁07❁❁❁❁❁❁❁❁❁❁❁❁❁

爸爸得了阿茲海默症,記性越來越差,甚至認不出兒子。

兒子帶他去吃飯,盤子裏剩下兩個餃子,爸爸用手抓起餃子放進口袋。兒子愣住了。

爸爸說,這是留給我兒子的,我兒子最愛吃這個。

很多時候,父母會老,父母也會病。

即使他自己都不記得自己了,他忘記了一切,但從未忘記愛你。

 


❁❁❁❁❁❁❁❁❁❁❁❁❁08❁❁❁❁❁❁❁❁❁❁❁❁❁

他抱著她,在公園湖邊的長凳上看夕陽,喃喃細語。

他說:正午是太陽與大地的熱戀,傍晚則是他們的相濡與沫。

他總是這說,她總是微笑不語。四目相對,他們抱得更緊了。

第二天,晨練的人們在公園裏發現一個老人安詳的走了,懷裏抱著一個相框,相框裏是一張斑駁褪色的相片。


❁❁❁❁❁❁❁❁❁❁❁❁❁09❁❁❁❁❁❁❁❁❁❁❁❁❁

外婆離開人世的那個黃昏,外公在病房裏陪伴著她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

外婆臨去前對外公說‘放學了’。

一直假裝平靜的外公聽完這句話後像個孩子似的大哭起來。

 葬禮結束後我問起外公這三個字的含義,外公告訴我說這是從前他和外婆還在上小學時外婆常說的一句話:放學了,我們一起回家吧。

 

❁❁❁❁❁❁❁❁❁❁❁❁❁10❁❁❁❁❁❁❁❁❁❁❁❁❁

族中一爺爺輩人,七十多了,竟然在大門外跟幾個五六歲小屁孩坐泥地上打彈珠,還大呼小叫耍賴。

被祖奶奶聽到了,拄著拐棍出來就要揍他,他起身就跑。

結果還是被追上,結結實實挨了一棍子。

事後他微笑著說:“要不是怕我媽摔倒,她是追不到我的......”

不管你現在多大的年紀,聽到“媽媽”這個詞,都是又驚又怕,媽媽也總是那個最溫暖的存在,媽媽在,你可以一直都當個小孩。


❁❁❁❁❁❁❁❁❁❁❁❁❁11❁❁❁❁❁❁❁❁❁❁❁❁❁

爸爸一次重病,在床上躺了大半個月都沒醒,後來在一個下午突然醒了。

醒來時他嘴一直在動,媽媽把耳朵湊近了對他說:“你慢點說,我聽著呢。”

 爸爸很虛弱地說:“女兒該放學回家了,你去把飯做了吧......”

有時候,你根本不知道,爲人子女是多幸福的一件事。

無論父母自身在經歷什麽,首先顧著的,都是“孩子還好嗎”。

 

❁❁❁❁❁❁❁❁❁❁❁❁❁12❁❁❁❁❁❁❁❁❁❁❁❁❁

我媽有次買了一堆賣相一般,味道不怎麽甜的桂圓回來。

我們抱怨不太好吃,媽媽用低低的聲音說:“我看賣桂圓的那個老奶奶年紀大了,像你外婆一樣。”

我們瞬間安靜下來:那時候外婆去世已經一年多了。

很多深情和思念,都沒辦法說出口。

哭過之後,也不能說放下就放下。

可能時間能緩,但有些刻骨的愛,也許這一輩子,都記在心頭。


Sunday, November 28, 2021

從兩蔣日記了解中國近代史



補充閱讀

家父的老年生活

 摘自第5章—不得不吞的良藥


齧齒動物研究進行的時間多半比正式的人類研究早得多,NAD 促進劑就是一例。但是,這些分子用於酵母、線蟲和齧齒動物,展現出許多安全性和效力上的早期指標,以致於許多人開始進行自己的私人人體實驗。家父也是其中之一。

雖然他念的是生物化學,但我父親卻熱愛電腦。他任職於一家病理公司,擔任資訊人員。這意味著他得長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久坐」又是另一件專家學者說對健康有害的事,部分研究人員甚至暗示這對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與吸菸沒兩樣。

2014年,我母親去世時,父親的健康狀況也無法抵擋地開始下滑。他六十七歲退休,七十五歲左右依然相當活躍。他喜歡旅行與園藝,但是,他已經跨過了第二型糖尿病的門檻,聽力下降,視力衰退,很快就感到疲倦,說話不斷重複,脾氣暴躁,根本稱不上朝氣蓬勃。

他開始服用二甲雙胍(Metformin) 治療邊緣型第二型糖尿病,隔年他開始服用NMN。

Potential of NMN in improving cerebromicrovascular and cognitive outcomes (Source: [1])

家父一直是個懷疑論者,但他永遠充滿了好奇心,而且從我這裡聽到關於實驗室小鼠發生的事情後,他深深著迷。NMN並非受管制物品,市面上可以買到NMN 營養補給品,所以他也從小劑量開始嘗試。

不過,他很清楚小鼠和人之間存在著偌大差異。起初,他會對我和其他關切的人說:「目前還沒啥兩樣。」

正因如此,他試用了NMN約六個月時的聲明便頗具說服力。

他說:「我不想顯得太過激動,但是,我感覺有些不同。」

他告訴我,他感覺比較不疲倦,身體較少痠痛,而且神智更清明。他說:「我超越了我的朋友,他們經常抱怨覺得年紀大了,而且再也無法和我一起去山上踏青。我和他們感覺不同,我不感到疼痛或痛苦。我在健身房划划船機還贏過許多年輕人。」同時,他的肝酵素異常二十年後,竟又恢復正常,讓他的醫生大感驚訝。

他再次來訪美國時,我注意到他有些不同,非常細微的差異,我恍然大悟,自我母親去世以來,他臉上第一次帶著微笑。

這些時日,他像個青少年一樣四處歷險,在風雪中徒步六天登上塔斯馬尼亞最高的山峰頂端;騎三輪車穿過澳洲叢林;在美國西部搜尋偏遠的瀑布;在德國北部森林玩高空滑索;在蒙大拿泛舟;在奧地利探索冰洞。

他顯然是「老當益壯」的代表,只是壯得太不像他的年紀了。而且,因為想念工作的感覺,所以他在澳洲一家知名學府開始了新的職涯,任職於道德委員會負責核准人類研究,充分運用他在嚴謹科學、醫學實務,和資訊安全上的專業知識。

你可能會預期,有如此行為的人畢生都維持此種生活方式,但家父絕不是一個這樣的人。家父曾說,他不期待變老。他本性並非外向或樂觀之人,反倒比較像是《小熊維尼》裡的小毛驢屹耳。

Video 1.  Why We Age – And Why We Don't Have To (YouTube link)

他期望退休後能過上十年體面的生活,然後再搬進養老院。對他而言,未來的路很明確。他親眼目睹發生在他老母身上的一切,無助地看著她的健康狀況在七老八十時下降,還有她晚年最後十年遭受痛苦與失智症折磨。

這些情景歷歷在目,對他來說,想到年過七十後的生活,其實並不怎麼吸引人;事實上,還非常駭人。但是,現在他非常享受目前的生活。每天早晨醒來,都深切渴盼能擁有全新、激動人心的經歷,充實自己的生活。

為此,他每天早上按時服用他的二甲雙胍和NMN,而且藥快吃完時還會感到不安。他的精力、熱愛生活,和對年老的看法改觀,一切轉變驚人,這或許與他攝取的分子無關,我猜想,他身心的蛻變可能就是某些人變老的方式,但我其他的親戚肯定不是如此。

References

  1.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NMN) supplementation rescues cerebro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neurovascular coupling responses and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in aged mice
  2. Aging—Knowing the Basics
  3. What is NMN?
  4.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of High-Dose Nicotinamide: Mechanisms and Safety Assessment
  5. A nonrandomized study of single oral supplementation within the daily tolerable upper level of nicotinamide affects blood nicotinamide and NAD+ levels in healthy subjects

    Sunday, November 21, 2021

    飲食和中風風險

    中風可大致分為兩類



    脂肪來源—動物或植物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飲食中的脂肪含量與中風風險有關,但最近發表的一項哈佛新研究表明,脂肪的類型,而不是數量,是影響中風風險的更關鍵因素.

    這項研究發現,食用更多動物脂肪與中風風險較高有關,而從植物來源中攝取更多脂肪可降低中風風險.

    這項研究結果11月8日在美國心臟協會2021年科學會議上發表,尚未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

    研究結果來自超過117,000名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27年數據。這些數據來自美國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兩項營養研究——護士健康研究和衛生專業人員隨訪研究.

    “這項研究符合營養科學,該科學表明我們應該主要吃植物性飲食”.

     "越早將平均飲食依賴動物性蛋白質轉變為更多植物性蛋白質,人們就會越健康”.


    中風風險因素


    中風風險因素包括

    • 脂肪攝取
      • 植物脂肪 (有利)
        • 攝入較多植物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s,如橄欖油), 缺血性中風風險就較低
      • 動物脂肪 (有害)
        • 吃動物脂肪多的人——包括來自紅肉和加工肉類的脂肪,但不包括乳脂肪如奶酪, 患中風可能性比那些吃得最少的人高16%.
        • 研究也發現, 來自乳製品的脂肪如奶酪與中風風險無關.
    • 吸煙
    • 疾病
      • 例如患有糖尿病或肥胖
    • 運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