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5, 2018

簡單就是最好的


選擇的悖論


心理學家書勒做過一個有趣實驗:
他在風景區擺設了一個奶茶攤點,

第一周,賣的奶茶只有4種口味,
在來來往往的旅客中,
只有21%的人會停下來觀望,
但這21%的人中,超過50%的人至少買了一杯奶茶。

第二週,他把奶茶增加到14種口味。
來往的顧客,有40%會停下來觀望。
但這40%的人中,只有7%的人買了奶茶。
結果銷售總量還比第一周差了很多。
口味增加了,給顧客的選擇多了,
按理說,銷量應增加很多才對,結果相反。

書勒說:
“這就是選擇的悖論——當一件事情的選擇多了,
人就會消耗精力去判斷其中的細微差異,
越判斷越難以作出抉擇,於是乾脆放棄。”




生活的成本之一: 維護成本


你擁有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有成本的。
第一個生活成本,叫“維護成本”。

你擁有了好身材,但每天不敢多吃一點油腥。
你擁有了大別墅,但每週打掃清潔累得像狗。
你擁有大交際圈,但你就此失去了諸多自由。

薩提亞曾提出一個冰山理論:
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
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
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另外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其實,生活的成本也一樣。
看得見的價格成本只是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看不見的維護成本才是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

你佔有了房子,但必須做20年房奴。
你擁有了孩子,但從此成了旋轉木馬。
你擁有了手機,但從此變成了手機奴。

這個世界,沒有無成本的佔有,
你所佔有的東西,同時也在佔有你。
一個人佔有得越多,就被佔有得越多。



生活的成本之二: 選擇成本


第二個生活成本,叫“選擇成本”。

十幾年前,心理學家鮑邁斯特,
因提出“自我損耗”理論而震驚學界。

所謂自我損耗,
就是每做一個選擇,就會損耗一點心理能量;
每消耗一點心理能量,你的執行功能就會下降。

你手機裡裝了5個外賣App,
能進行多樣化選擇本是件好事,
但你天天陷入“究竟點哪家套飯”的糾結中。

你衣櫃裡掛滿了50件衣服,
能進行多樣化選擇本是件好事,
但你天天早上為選擇“穿哪一件”而無比頭痛。

在這樣無所適從的選擇中,
你不知不覺就消耗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這就是生活的“選擇成本”。

鮑邁斯特說:
“你佔有的東西越多,你的維護成本就越高;
你佔有的東西越多,你的選擇成本就越高;
生活要幸福,千萬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簡單,其實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什麼是有效的方法?


一天,愛迪生讓助手測量梨形燈泡的容積。
助手接過後,拿起標尺開始測量,
然後運用一大堆數學公式計算起來,
幾個小時過去了,他還是沒有計算出來。

愛迪生進來,拿起燈泡,朝里面倒滿水,
遞給助手說:“你把水倒入量杯,就會得出答案。”

助手一拍腦門: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啊。
沒錯,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最簡單的。




 毛澤東問:什麼叫軍事和政治?


《胡耀邦傳》中有這樣一件小事:
延安時期,毛澤東問:什麼叫軍事?

胡耀邦講了書本上解釋的很多東西。

毛澤東說:“沒這麼複雜,軍事就是,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毛澤東又問:什麼叫政治?
胡耀邦又洋洋灑灑說古論今。

毛澤東說:“沒這麼複雜,
政治就是,把支持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
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

複雜永遠拼不過簡單——這就是真理。
“簡單”往往比“複雜”更有價值。

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才是大智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