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理解為什麼會這樣發生,我們來看看俄國心理學家v布拉卓娃·蔡齊加尼克(Bluma Zeigarnik)」的研究亮點。
什麼是蔡齊加尼克效應 (簡稱「蔡氏效應」)?
有一天晚上,蔡齊加尼克和她的朋友們去餐廳吃飯。他們吃了一頓豐盛的餐點。亮點是什麼呢?是服務,更具體來說,是他們的服務生。
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每當有人點餐時,他能記住每個細節,完全不需要記錄。他記得誰點了什麼,還有客人具體的需求。蔡齊加尼克和她的朋友們都對服務生的記憶力印象深刻。
用餐結束後,他們在回家的路上,蔡齊加尼克發現自己把外套忘在餐廳了。於是她調轉車頭,回到餐廳找那位友善的服務生,希望他能幫忙找到她的外套。
然而,當她找到服務生時,他竟然完全不認得她。發生了什麼事呢?
這讓蔡齊加尼克開始思考,進而展開了她的研究,揭示了我們大腦的工作原理。
當一個任務完成後,我們的大腦就會按下「刪除」鍵,記憶被清空。短期記憶在儲存資訊方面存在空間的限制,因此只會保留未完成的任務。一旦任務完成,大腦就會按下刪除鍵。
這就是為什麼餐廳的服務生會記住你的每個訂單細節,但只到帳單結算為止。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影印文件時,會拿走影本卻把原件留在影印機上。
這種現象被稱為「蔡氏效應」,它描述了我們的短期記憶在完成任務後會刪除記憶的情況。很有趣,對吧?
從心理學找答案:蔡氏效應的應用實例
蔡氏效應可以解釋為什麼在銀行的自動櫃員機上,你需要先取出卡片才能領取現金。因為他們知道蔡蔡氏效應會發生,一旦你領取了現金,任務就結束了,你很可能會忘記拿回卡片。
這是我們可以善加利用的特點。在影集裡,每一集的結尾都會留下懸念,讓你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樣你才會一直想回來看。若結局有了結束,我們很可能很快就會忘記它。
或許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概念。如果你想確保某件事情持續進行,保持一點未完成的狀態。寫書的時候,可以在每次寫作結束時留下懸念或張力,不要解決它,這樣你隔天就會回來繼續寫。
為什麼老年人更具創造力?大腦的秘密
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主任指出,老年人的大腦比一般人認為的更實際。在這個年齡段,左右腦的互動變得和諧,擴展了我們的創造力。
這就是為什麼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可以發現很多剛剛開始創作的人。
當然,大腦不再像年輕時那麼快速。然而,它的靈活性增加了。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並且較少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
人類智力活動的高峰大約出現在70歲左右,當大腦開始全面運作時。
老年人大腦的特徵
- 大腦神經元不會消失,只是「睡著了」。 當我們不再動腦筋,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就會變得薄弱,就像是一條小路,如果不常走就會長滿雜草。但只要重新開始學習和思考,這些連結就能再次活躍起來。
- 資訊爆炸時代,大腦容易「塞車」。 年紀大了,我們經歷的事情更多,腦海中的資訊也更豐富。如果一直分心,這些資訊就像是一團亂麻,很容易找不到想要的記憶。
- 老年大腦更「全面」思考。 年輕人做決定時,常常只用一半的大腦。而老年人因為經驗豐富,兩個大腦半球會同時工作,讓他們做出更全面、更穩定的決定。
結論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持續挑戰自己,就能延緩大腦老化,甚至讓智力達到巔峰。想像一下,在80、90歲時,你依然能保持敏銳的思維,學習新的知識,享受生活的樂趣。這不是夢,而是你可以努力實現的目標。
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
- 活到老,學到老: 不論是學習一門新語言、學習演奏樂器,還是鑽研一個新的興趣,都能刺激大腦,延緩衰老。
- 保持社交: 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參與社交活動,能讓我們心情愉悅,同時也能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 積極規劃未來: 設定一些小目標,並為之努力,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和動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