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陶的家鄉是長壽之鄉。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的標準是每萬人中的百歲老人為0.75,而蕭陶家鄉每萬人中的百歲老人高達2.8,是聯合國標準的3.7倍。據說清朝康熙皇帝曾御賜一塊牌匾給當地一位陳姓的百歲老人,後來光緒年間又秉承御旨為其建坊。這塊石坊至今依然保存在蕭陶家鄉唯一的寺廟法寶寺裡。長壽之鄉不僅名副其實,而且自古就是,由來已久。
2013年,蕭陶寫過一篇長文——《蕭陶眼裡的長壽密碼》,裡面列出長壽的十大秘訣。這篇博文被廣為轉載。其後,蕭陶發現所列的這些秘訣固然可以稱得上是“長壽密碼”,卻解釋不了一個在“長壽之鄉”普遍存在的現象。
蕭陶母親的四姑曾是百歲老人,去世時103歲,可她五姑才只活到六十多歲。這對親姐妹住在同一個大院裡,都是兒孫滿堂,可壽命卻有著天壤之別。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人們總把目光聚焦在長壽老人身上,而忽略了那些早逝的他們的兄弟姐妹。也就是說同樣的水土、同樣的基因、同樣的飲食習慣和家庭條件,兄弟姐妹裡既有長壽的,也有不長壽的,甚至還有過早離開人世的。即便是百歲老人的家庭,一家人全都能活到九十、一百的不能說沒有,但極為少見。看來長壽一定另有秘訣。
在探尋長壽秘訣的過程中,蕭陶又總結出關乎一個人健康和壽命的六大因素,即運動、飲食、疾病、生活習慣、愛好和朋友。
一、運動
誰都知道運動利於健康,可不運動的人照樣可以長壽,運動過度反而適得其反。至於運動好,還是不運動好,運動量多少,就得因人而異。如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大媽愛跳廣場舞。與其說是活動筋骨,倒不如說是大媽們以舞交友,以舞相聚的一種社交活動。現在說跳廣場舞能延年益壽還為時尚早。
二 、飲食
飲食與健康的關係最為密切。暴飲暴食固然不好,但這不讓吃那不讓碰也非良策。過去家家戶戶都吃豬油,現在幾乎沒人吃它了,可最近又有專家說吃豬油反而有利於健康。專家總愛忽悠,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徹底否定,如此一邊倒的說法實在不可取。飲食本就該因人而異,人為地改變,效果只會適得其反。蕭陶家鄉有的老壽星還就專愛吃肥肉。
三、疾病
疾病肯定影響壽命。目前,人類在癌症面前依然束手無策。帶癌生存的人自然很難成為百歲老人,但帶病長壽卻不是問題,哪個百歲老人身上沒幾種慢性病?問題是不能得那些要人性命的病。如果那一天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疫苗,可以終身免得癌症,那麼百歲老人無疑會呈幾何級數增長,可惜的是這一天壓根就沒盼頭。
四、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肯定有助於健康長壽,比如早睡早起不熬夜,每天睡午覺,作息定時化、制度化等,但並不能說每個有著良好生活習慣的人都能長命百歲。
五、愛好
愛好跟長壽也沒必然的聯繫,只是能讓時間過得快一點。中國的女職工50歲就退休,加上計劃生育孩子少,帶孫子的任務也不重,要是沒點愛好,無聊的日子真難打發。
六、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沒朋友的人會感到寂寞,可朋友過多又免不了要勞神。勞神自然不利於長壽。朋友應該有,但並非多多益善。朋友跟長壽之間似乎也劃不上等號。
如此看來,以上這六大因素跟長壽與否有很大的關係,可又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那什麼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呢?
性格決定壽命
去年,一位記者去蕭陶家鄉採訪一位百歲老人,請教她長壽的秘訣。老壽星只說了四個字:“沒心沒肺。”瑞典的最新科學研究表明,性格開朗的人患癡呆症的概率比別人要低50%左右,而且他們不易受外界壓力的影響。這與他們大腦中的皮質醇水平偏低有關,這樣的人容易長壽。
蕭陶這才茅塞頓開,其實長壽最大的秘訣就在眼跟前。通過觀察,蕭陶早就發現家鄉很多百歲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些脾氣好的人。脾氣好,生活態度就好,不怨天不尤人,不與人勾心鬥角,更不記仇,一切往好的方面看。即便面對疾病,他們也積極樂觀。也就是那位老壽星所說的“沒心沒肺”。沒心沒肺,過去是個貶義詞,其實脾氣好的人都有點“沒心沒肺”。這樣的“沒心沒肺”往往叫人羨慕不已。反過來說,“有心有肺”的人或多或少都是些悲觀抑鬱、愛計較、急性子、脾氣大或者愛操心勞碌命的人。說實在的,要他們長命百歲還真不容易。
蕭陶的四姑婆就是個“沒心沒肺”的人,說話輕聲細語,從不急躁,比她心態還好的人估計不會太多了,而五姑婆剛好相反,快人快語,風風火火,雷厲風行,脾氣自然也大。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可她倆的性格截然不同,壽命自然也就不可能相同。這應該就是百歲老人的兄弟姐妹為何不能全都是百歲老人的根本原因,因為性格決定壽命。
如今的人大多講究養生,追求長壽,到處都有養生課堂,到處都有所謂的專家在宣傳長壽之道。如果性格決定壽命這一命題成立的話,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說,長壽不長壽,其實早就有答案了。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了,想徹底改變怕是難於上青天,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過,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許多暴脾氣的人會有所收斂,但遇到刺激他們還會大發雷霆,只是頻率會降低,強度會減弱。真要改頭換面,除非他們重新投胎。
如此說來,對於很多人而言,要想做個“沒心沒肺”的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蕭陶說,能把自己改造成一個“沒心沒肺”的人固然好,改不了也不必有壓力,長壽本就不該成為人追求的唯一目標,更何況大家的性格如果全都一樣,那生活也就索然無味了。只要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就是對長壽的最好詮釋,刻意追求長壽的未必真能長壽,生命的意義其實也不僅僅在於熬年頭比歲數。
蕭陶這代人應該不會忘記保爾·柯察金的那句名言:“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現在誰再說這樣的話,別人不是笑你痴就是說你傻。可如果非要在長壽和過得充實有意義兩者之間二選一的話,蕭陶還是寧願選擇後者。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活得精彩遠比碌碌無為的長壽更有意義。當然,要是既精彩又長壽,那可就兩全其美了,可惜這只是少數人的專利。既然如此,那就請珍惜當下吧,別讓日子悄悄地溜走。
2013年,蕭陶寫過一篇長文——《蕭陶眼裡的長壽密碼》,裡面列出長壽的十大秘訣。這篇博文被廣為轉載。其後,蕭陶發現所列的這些秘訣固然可以稱得上是“長壽密碼”,卻解釋不了一個在“長壽之鄉”普遍存在的現象。
蕭陶母親的四姑曾是百歲老人,去世時103歲,可她五姑才只活到六十多歲。這對親姐妹住在同一個大院裡,都是兒孫滿堂,可壽命卻有著天壤之別。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人們總把目光聚焦在長壽老人身上,而忽略了那些早逝的他們的兄弟姐妹。也就是說同樣的水土、同樣的基因、同樣的飲食習慣和家庭條件,兄弟姐妹裡既有長壽的,也有不長壽的,甚至還有過早離開人世的。即便是百歲老人的家庭,一家人全都能活到九十、一百的不能說沒有,但極為少見。看來長壽一定另有秘訣。
在探尋長壽秘訣的過程中,蕭陶又總結出關乎一個人健康和壽命的六大因素,即運動、飲食、疾病、生活習慣、愛好和朋友。
一、運動
誰都知道運動利於健康,可不運動的人照樣可以長壽,運動過度反而適得其反。至於運動好,還是不運動好,運動量多少,就得因人而異。如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大媽愛跳廣場舞。與其說是活動筋骨,倒不如說是大媽們以舞交友,以舞相聚的一種社交活動。現在說跳廣場舞能延年益壽還為時尚早。
二 、飲食
飲食與健康的關係最為密切。暴飲暴食固然不好,但這不讓吃那不讓碰也非良策。過去家家戶戶都吃豬油,現在幾乎沒人吃它了,可最近又有專家說吃豬油反而有利於健康。專家總愛忽悠,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徹底否定,如此一邊倒的說法實在不可取。飲食本就該因人而異,人為地改變,效果只會適得其反。蕭陶家鄉有的老壽星還就專愛吃肥肉。
三、疾病
疾病肯定影響壽命。目前,人類在癌症面前依然束手無策。帶癌生存的人自然很難成為百歲老人,但帶病長壽卻不是問題,哪個百歲老人身上沒幾種慢性病?問題是不能得那些要人性命的病。如果那一天科學家發明了一種疫苗,可以終身免得癌症,那麼百歲老人無疑會呈幾何級數增長,可惜的是這一天壓根就沒盼頭。
四、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肯定有助於健康長壽,比如早睡早起不熬夜,每天睡午覺,作息定時化、制度化等,但並不能說每個有著良好生活習慣的人都能長命百歲。
五、愛好
愛好跟長壽也沒必然的聯繫,只是能讓時間過得快一點。中國的女職工50歲就退休,加上計劃生育孩子少,帶孫子的任務也不重,要是沒點愛好,無聊的日子真難打發。
六、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沒朋友的人會感到寂寞,可朋友過多又免不了要勞神。勞神自然不利於長壽。朋友應該有,但並非多多益善。朋友跟長壽之間似乎也劃不上等號。
如此看來,以上這六大因素跟長壽與否有很大的關係,可又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那什麼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呢?
性格決定壽命
去年,一位記者去蕭陶家鄉採訪一位百歲老人,請教她長壽的秘訣。老壽星只說了四個字:“沒心沒肺。”瑞典的最新科學研究表明,性格開朗的人患癡呆症的概率比別人要低50%左右,而且他們不易受外界壓力的影響。這與他們大腦中的皮質醇水平偏低有關,這樣的人容易長壽。
蕭陶這才茅塞頓開,其實長壽最大的秘訣就在眼跟前。通過觀察,蕭陶早就發現家鄉很多百歲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些脾氣好的人。脾氣好,生活態度就好,不怨天不尤人,不與人勾心鬥角,更不記仇,一切往好的方面看。即便面對疾病,他們也積極樂觀。也就是那位老壽星所說的“沒心沒肺”。沒心沒肺,過去是個貶義詞,其實脾氣好的人都有點“沒心沒肺”。這樣的“沒心沒肺”往往叫人羨慕不已。反過來說,“有心有肺”的人或多或少都是些悲觀抑鬱、愛計較、急性子、脾氣大或者愛操心勞碌命的人。說實在的,要他們長命百歲還真不容易。
蕭陶的四姑婆就是個“沒心沒肺”的人,說話輕聲細語,從不急躁,比她心態還好的人估計不會太多了,而五姑婆剛好相反,快人快語,風風火火,雷厲風行,脾氣自然也大。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可她倆的性格截然不同,壽命自然也就不可能相同。這應該就是百歲老人的兄弟姐妹為何不能全都是百歲老人的根本原因,因為性格決定壽命。
如今的人大多講究養生,追求長壽,到處都有養生課堂,到處都有所謂的專家在宣傳長壽之道。如果性格決定壽命這一命題成立的話,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說,長壽不長壽,其實早就有答案了。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了,想徹底改變怕是難於上青天,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過,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許多暴脾氣的人會有所收斂,但遇到刺激他們還會大發雷霆,只是頻率會降低,強度會減弱。真要改頭換面,除非他們重新投胎。
如此說來,對於很多人而言,要想做個“沒心沒肺”的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蕭陶說,能把自己改造成一個“沒心沒肺”的人固然好,改不了也不必有壓力,長壽本就不該成為人追求的唯一目標,更何況大家的性格如果全都一樣,那生活也就索然無味了。只要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就是對長壽的最好詮釋,刻意追求長壽的未必真能長壽,生命的意義其實也不僅僅在於熬年頭比歲數。
蕭陶這代人應該不會忘記保爾·柯察金的那句名言:“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現在誰再說這樣的話,別人不是笑你痴就是說你傻。可如果非要在長壽和過得充實有意義兩者之間二選一的話,蕭陶還是寧願選擇後者。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活得精彩遠比碌碌無為的長壽更有意義。當然,要是既精彩又長壽,那可就兩全其美了,可惜這只是少數人的專利。既然如此,那就請珍惜當下吧,別讓日子悄悄地溜走。